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

中国电视舞蹈接受主体审美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0页
引言第10-14页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方法第11-12页
  一 概念界定第11-12页
  二 研究方法第12页
 第三节 研究成果综述第12-14页
第一章 电视舞蹈接受主体构成第14-27页
 第一节 接受主体的质量之变:舞蹈艺术的大众传播第14-18页
  一 从剧场小众接受到电视媒介大众接受第14-15页
  二 从精英文化审美取向到大众文化审美取向第15-16页
  三 从“专业化”接受主体到“非专业化”接受主体第16-18页
 第二节 接受主体的群体性审美特征第18-23页
  一 历时性审美特征第18-21页
  二 地域性审美差异第21-23页
 第三节 接受主体的个体性审美差异第23-27页
  一 年龄、性别因素导致的审美差异第23-25页
  二 教育、职业因素导致的审美差异第25-27页
第二章 剧场舞蹈与电视舞蹈接受方式比较第27-36页
 第一节 接受介质比较与接受行为第27-31页
  一 接受介质——剧场舞台与电视机第27-29页
  二 电视遥控器对接受行为的影响第29-31页
 第二节 接受环境比较与接受行为第31-33页
  一 接受环境——剧场与家庭第31-32页
  二 接受方式——同时同地与同时异地、异时异地第32-33页
 第三节 接受感受与接受效果第33-36页
  一 接受感受差异第33-35页
  二 接受效果差异第35-36页
第三章 电视舞蹈与接受主体审美经验第36-56页
 第一节 电视舞蹈与接受主体审美感知第36-43页
  一 电视舞蹈接受主体审美感知特征第37-38页
  二 生成审美感知的电视舞蹈因素第38-43页
 第二节 电视舞蹈与接受主体审美注意第43-46页
  一 电视舞蹈接受主体审美注意特征第43-44页
  二 持续审美注意的电视舞蹈手法第44-46页
 第三节 电视舞蹈与接受主体审美情感第46-52页
  一 电视舞蹈接受主体审美情感特征第46-48页
  二 强化审美情感的电视舞蹈手法第48-52页
 第四节 电视舞蹈与接受主体审美想象第52-56页
  一 电视舞蹈接受主体“完形”接受第52-53页
  二 激发审美想象的电视舞蹈手法第53-56页
第四章 电视舞蹈与接受主体审美选择第56-69页
 第一节 接受主体审美选择的电视影响第56-60页
  一 电视舞蹈的风格类型第56-57页
  二 中国电视生态系统下的接受主体审美选择第57-60页
 第二节 接受主体审美选择的形象化倾向第60-63页
  一 电视舞蹈表现方式第60页
  二 电视舞蹈表现方式中的接受主体审美选择第60-63页
 第三节 接受主体审美选择的通俗化倾向第63-69页
  一 电视舞蹈的审美层次第63页
  二 电视舞蹈审美层次中的接受主体审美选择第63-69页
结语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古代儿童舞蹈的功能类型初探
下一篇:舞蹈典型细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