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等离子体刻蚀二氧化硅物理机理数值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等离子体刻蚀概述 | 第9-11页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工作原理 | 第11-13页 |
| ·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 ·微波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 ·新型等离子体刻蚀源 | 第15-1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 2 物理模型和数值方法 | 第18-31页 |
| ·混合模型 | 第18-20页 |
| ·蒙特卡洛方法模拟部分 | 第20-24页 |
| ·刻蚀区的物理模型 | 第24-26页 |
| ·建立刻蚀模型的一些背景和假设 | 第24页 |
| ·刻蚀槽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 ·拉普拉斯方程的数值解法 | 第25-26页 |
| ·刻蚀剖面的演化机理 | 第26-29页 |
| ·小结 | 第29-31页 |
| 3 无碰撞鞘层刻蚀剖面演化规律 | 第31-38页 |
| ·不同电压条件下刻蚀剖面演化规律 | 第31-34页 |
| ·不同中性离子比率条件下刻蚀剖面演化规律 | 第34-36页 |
| ·不同方差条件下刻蚀剖面演化规律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4 碰撞鞘层刻蚀剖面演化规律 | 第38-44页 |
| ·不同气压条件下,刻蚀剖面演化情况 | 第38-41页 |
| ·不同电压条件下,刻蚀剖面演化情况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44-45页 |
|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