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基于3S技术的红枫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Summary第6-8页
1 前言第8-15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3s技术的发展现状第9-11页
     ·3S技术应用到景观结构研究的现状第11页
     ·3S在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应用第11页
     ·3S技术应用到水土流失监测的现状第11-14页
     ·土壤侵蚀的研究方法第14页
   ·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4-15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5-17页
   ·地理位置概况第15-16页
   ·自然条件第16-17页
     ·气候特征第16页
     ·地质、地貌特征第16页
     ·植被第16-17页
     ·土壤第17页
   ·社会经济情况第17页
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44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材料和方法第18页
   ·技术路线第18页
   ·使用软件介绍第18-22页
     ·R2V第18-19页
     ·ArcGIS9.2第19页
     ·ERDAS IMAGINE第19-22页
   ·基于ARCGIS的红枫湖流域土壤侵蚀信息提取第22-38页
     ·DEM坡度、坡向、坡长提取第22-25页
       ·DEM的制作第23页
       ·坡度的提取第23-24页
       ·坡向的提取第24页
       ·坡长的提取第24页
       ·LS值第24-25页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生成第25-29页
     ·降雨和径流因子的生成第29-32页
       ·研究区降雨量分析第29-31页
       ·R值计算第31-32页
     ·植被与经营管理因子的估算第32-33页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的估算第33页
     ·土壤侵蚀图的生成第33-34页
       ·图层生成第33页
       ·土壤侵蚀的结果精度评价第33-34页
     ·地统计学分析K、R、C、P值第34-38页
   ·红枫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信息提取第38-44页
     ·基于RS的遥感图象数字预处理第38-39页
       ·多波段融合第38页
       ·波段选择第38页
       ·图象拼接处理第38页
       ·几何校正第38页
       ·增强第38-39页
     ·土地利用景观分类第39-41页
       ·土地利用景观分类体系第39-40页
       ·监督分类第40-41页
       ·分类后处理第41页
     ·景观格局分析指标第41-4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44-69页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第44-58页
     ·景观面积分析第45-47页
     ·景观周长分析第47-52页
     ·密度大小及差异第52-54页
     ·异质性分析第54-56页
     ·聚散性第56-58页
   ·海拔景观格局分析第58-60页
     ·海拔景观单元特征第58-59页
     ·不同海拔范围内水土流失景观特征第59页
     ·不同海拔范围内土地利用景观特征第59-60页
   ·坡度景观格局分析第60-64页
     ·坡度景观单元特征第60-62页
     ·不同坡度范围内水土流失景观特征第62页
     ·不同坡度范围内土地利用景观特征第62-64页
   ·基于景观格局的土壤侵蚀分析第64-67页
     ·水土流失景观单元特征第64页
     ·不同土壤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第64-65页
     ·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第65-67页
   ·坡向景观格局分析第67页
   ·不同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第67-69页
5 结论与讨论第69-74页
   ·结论第69-71页
   ·建议第71-73页
   ·讨论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75-79页
附录第79-80页
图版第80-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农药在植烟土壤和烟叶中的降解动态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与石灰性水稻土发生特征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