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肿瘤科论文

扶正抑瘤法对前列腺癌患者原发灶树突状细胞数量及活化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部分 前列腺癌与肿瘤免疫研究进展第16-40页
 1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研究第16-20页
   ·有关细胞免疫的研究第16-17页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第17页
   ·肿瘤来源的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的研究第17-19页
   ·肿瘤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的改变的研究第19页
   ·肿瘤致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机理的研究第19-20页
 2 打破免疫耐受的途径及意义的研究第20-21页
 3 关于树突状细胞的研究第21-23页
 4 DC与肿瘤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第23-27页
   ·肿瘤抑制DC的成熟第23页
   ·肿瘤浸润性DC第23-24页
   ·DC亚群漂移第24页
   ·调节性DC第24-25页
   ·前列腺癌患者DC的变化的研究第25-27页
 5 前列腺癌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及其它免疫基因疗法第27-29页
   ·以树突状细胞(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的研究第27-28页
   ·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的肿瘤瘤苗第28页
   ·免疫效应细胞的基因修饰第28-29页
   ·以肿瘤抗原为基础的免疫治疗第29页
 6 前列腺癌的基础研究第29-30页
   ·前列腺癌的生长因子第29页
   ·血管生成及其抑制剂与前列腺癌第29-30页
 7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预后的研究进展第30-35页
   ·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第30-31页
   ·PSA值对评价PCa患者疗效、预后、骨转移的意义第31-32页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第32页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 PSCA)第32页
   ·p53第32页
   ·P504S第32页
   ·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第32-33页
   ·CT和MRI第33页
   ·核素检查第33页
   ·前列腺穿刺活检第33页
   ·病理诊断Gleason评分第33-34页
   ·Gleason评分与PCa患者预后第34页
   ·分期诊断第34页
   ·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与预后第34-35页
   ·前列腺癌危险度分级第35页
   ·前列腺癌的生化复发概念第35页
 8 D期前列腺癌的其他治疗研究进展第35-40页
   ·等待观察治疗第36页
   ·内分泌治疗第36页
   ·去势治疗(Castration)第36页
   ·雄激素拮抗剂治疗第36页
   ·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Maximal Androgen Blockade,MAB)第36页
   ·间歇内分泌治疗(Intermittent Hormonal Therapy,IHT)第36-37页
   ·二线内分泌治疗第37页
   ·外放射治疗(EBRT)第37页
   ·放射性核素治疗第37页
   ·化学治疗第37-38页
   ·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第38页
   ·HRPC骨转移的治疗第38页
   ·基因治疗第38-40页
第二部分 前列腺癌的中医药研究第40-56页
 1 病因病机研究第40页
 2 D期前列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理论分析研究第40-42页
   ·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是前列腺癌病因病机总的特点第40页
   ·病邪深在、病入膏肓是前列腺癌的病位特点第40-41页
   ·阴阳失调、脾肾两虚是前列腺癌的虚证特点第41页
   ·湿、痰、瘀、毒是前列腺癌患者标实的特点第41-42页
 3 辨证论治研究第42页
 4 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循证医学研究第42-43页
 5 广东省中医院D期前列腺癌住院病例中医辨证分型的回顾性研究第43页
 6 前列腺癌治疗方法和扶正抑瘤口服中药方药物组成的理论分析第43-44页
   ·扶正抑瘤治法的确立第43页
   ·扶正抑瘤口服中药方药物组成的确定第43-44页
 7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第44-47页
   ·具有前列腺癌抑制作用的药物成分第44-45页
   ·单味药研究第45-46页
   ·单体研究第46页
   ·复方研究第46-47页
 8 中药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第47-56页
   ·扶正抑瘤中药免疫调节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第47-56页
第三部分 临床病理实验研究第56-84页
 1 研究方案第56-58页
   ·研究对象第56页
   ·研究方法第56-58页
 2 观察指标第58-61页
   ·病理指标第58页
   ·其他重要指标第58页
   ·病理实验具体材料与方法第58-61页
 3 预实验第61-63页
   ·预实验取材与分组第61页
   ·预实验结果第61页
   ·预实验结论第61-63页
 4 正式临床病理实验第63-76页
   ·研究步骤第63页
   ·结果分析第63-76页
 5 讨论第76-84页
   ·DC的抗原提呈功能和特异性免疫激活作用以及研究指标CD1a、CD83意义的讨论第76页
   ·关于DC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讨论第76-78页
   ·关于前列腺癌患者原发灶DC的变化的讨论第78-79页
   ·关于中医学整体辨证中的"正气"、局部辨证中的"前列腺癌"以及微观辨证中的"树突状细胞"三者关系的讨论第79-80页
   ·扶正抑瘤法的确立与运用以及各治疗方案免疫调节效应讨论第80-81页
   ·扶正抑瘤中药的免疫调节及对DC影响的药理研究讨论第81-84页
结语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8页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8-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儒门事亲》情志病方药疗法研究及其在香港都市情志病中的應用初探
下一篇: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及“扶正抑瘤法”干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