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一) 为什么要用特殊的地理标志保护少数民族产品 | 第11-12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四) 论文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5-17页 |
一、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概述 | 第17-31页 |
(一)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与地理标志的概念 | 第17-21页 |
1. 国际条约中的地理标志的概念 | 第17-19页 |
2. 我国地理标志的概念 | 第19-20页 |
3. 少数民族产品的界定 | 第20页 |
4.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概念 | 第20-21页 |
(二)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构成要件 | 第21-26页 |
1. 产品特征 | 第21-22页 |
2. 地理来源 | 第22-24页 |
3. 少数民族产品特征与其地理来源的关联 | 第24-25页 |
4. 适用范围 | 第25页 |
5. 生产者特征 | 第25-26页 |
(三) 保护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意义 | 第26-31页 |
1. 保护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意义 | 第26-27页 |
2. 保护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文化意义 | 第27-28页 |
3. 保护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政治意义 | 第28-30页 |
4. 保护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社会意义 | 第30-31页 |
二、我国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 | 第31-38页 |
(一) 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制度 | 第31-34页 |
1. 商标法模式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第31-33页 |
2.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模式 | 第33页 |
3.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 第33-34页 |
(二) 商标法模式对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1. 商标法模式的地名商标与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来源地名称的冲突 | 第34-36页 |
2. 商标法模式与专门法模式的冲突 | 第36页 |
(三) 专门法模式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1.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专门法的缺失 | 第36-37页 |
2. 地理标志保护的主体范围界定不清 | 第37页 |
3. 专门法程序对申请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不适用 | 第37-38页 |
三、国外部分国家对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现状 | 第38-42页 |
(一) 部分国家对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制度 | 第38-40页 |
1. 美国 | 第38-39页 |
2. 巴拿马 | 第39页 |
3. 巴西 | 第39-40页 |
4. 秘鲁 | 第40页 |
(二) 部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特点 | 第40-42页 |
四、我国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 | 第42-58页 |
(一)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模式选择 | 第42-43页 |
1. 立法目的 | 第42页 |
2. 法律模式的选择 | 第42-43页 |
(二) 明确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法律关系主体 | 第43-45页 |
1.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注册人 | 第43-44页 |
2.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权人 | 第44-45页 |
(三)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程序问题 | 第45-50页 |
1.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与受理 | 第45-48页 |
2.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审核及专用标志的注册登记 | 第48-50页 |
3. 创设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的专用标志 | 第50页 |
(四)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实体内容 | 第50-58页 |
1.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 | 第51-52页 |
2.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注册人的义务 | 第52-54页 |
3.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许可权 | 第54-55页 |
4.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监督权 | 第55页 |
5.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禁止权 | 第55-56页 |
6. 少数民族产品地理标志权的撤销与无效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