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巷道支护论文

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棚—索协同支护围岩控制机理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19页
1 绪论第19-29页
   ·引言第19-20页
   ·文献综述第20-25页
     ·软岩的概念及分类第20-22页
     ·巷道围岩控制理论研究现状第22-24页
     ·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24-25页
   ·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研究内容、方法及目标第26-29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6页
     ·研究目标第26-29页
2 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支护失效机理及其控制机制第29-45页
   ·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第29-31页
     ·锚杆支护作用第29-30页
     ·锚杆支护承载机理第30页
     ·破碎岩体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及承载能力分析第30-31页
   ·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锚网支护失效机理第31-40页
     ·数值模拟软件及模型参数第31-33页
     ·模拟方案与参数第33-34页
     ·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锚网支护失效原因分析第34-40页
   ·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 U 型钢棚支护失效机理第40-43页
     ·U 型钢支架工作原理第40-41页
     ·U 型钢棚支护失稳分析第41-43页
   ·控制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支护失效的机制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3 支护结构补偿原理及机制第45-87页
   ·支护结构补偿原理第45页
   ·支护结构力学模型及内力计算第45-48页
   ·支护结构补偿力学模型及补偿原则第48-51页
     ·支护结构补偿体的力学特性分析第48-49页
     ·支护结构补偿力学模型第49-50页
     ·支护结构补偿的基本原则第50-51页
   ·均布载荷条件下支护结构补偿第51-66页
     ·均布载荷条件下支护结构弯曲应力分布第51-53页
     ·均布载荷条件下支护结构弯曲变形分布第53-54页
     ·均布载荷条件下支护结构补偿作用分析第54-66页
   ·肩部对称偏载条件下支护结构补偿第66-75页
     ·肩部对称偏载条件下支护结构弯曲应力分布第66-67页
     ·肩部对称偏载条件下支护结构弯曲变形分布第67-70页
     ·肩部对称偏载条件下支护结构补偿作用分析第70-75页
   ·拱顶对称偏载条件下支护结构补偿第75-83页
     ·拱顶对称偏载条件下支护结构弯曲应力分布第75-76页
     ·拱顶对称偏载条件下支护结构弯曲变形分布第76-83页
   ·非对称性偏载对支护结构稳定性影响第83-85页
     ·帮部偏载对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第83-84页
     ·肩部偏载对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4 棚-索协同支护作用机理及围岩控制研究第87-111页
   ·协同支护的内涵第87-88页
   ·棚-索协同支护围岩控制机理第88-96页
     ·棚-索协同支护围岩控制研究第88-94页
     ·动压影响下棚-索协同支护结构补偿分析第94-96页
     ·壁后充填注浆作用分析第96页
   ·棚-索协同支护实验第96-104页
     ·实验模型第97-98页
     ·支架承载性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98-100页
     ·棚-索协同支护作用过程分析第100-104页
   ·结构补偿锚索合理长度与补偿时机分析第104-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11页
5 工程实践第111-129页
   ·动压影响巷道工程实践第111-123页
     ·巷道概况第111-112页
     ·巷道支护状况概述第112-113页
     ·巷道破坏原因分析第113-117页
     ·支护方案第117-120页
     ·支护效果分析第120-123页
   ·构造、水体影响巷道工程实践第123-128页
     ·巷道概况第123-124页
     ·巷道破坏原因分析第124-125页
     ·支护方案第125-127页
     ·支护效果分析第127-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6 结论第129-133页
   ·论文主要结论第129-132页
   ·论文创新点第132页
   ·研究展望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9页
作者简历第139-14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采动场地残余变形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以307国道山西天子庙隧道场地为例
下一篇:煤岩物性的电磁辐射响应特征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