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滨海旅游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第一节 论题的选题依据第8-9页
  一、选题背景第8页
  二、研究内容第8-9页
  三、研究的理论意义第9页
  四、研究的实践意义第9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第9-13页
  一、国外关于游憩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第9-10页
  二、国内关于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关于青岛市旅游相关研究的回顾第12-13页
 第三节 研究的总体思路第13-14页
  一、研究方法第13页
  二、研究路线第13页
  三、研究的难点第13页
  四、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滨海旅游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4-21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8页
  一、滨海旅游城市第14页
  二、休闲、游憩与旅游第14-17页
  三、游憩空间与游憩行为第17-18页
 第二节 滨海旅游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1页
  一、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8-19页
  二、旅游地域空间成长理论第19-20页
  三、旅游空间一体化理论第20页
  四、游憩系统理论第20-21页
第三章 滨海旅游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分析第21-36页
 第一节 滨海旅游城市游憩空间的基本类型第21-23页
 第二节 滨海旅游城市游憩空间的基本形态和表现形式第23-30页
  一、城市游憩空间的基本类型第23-24页
  二、滨海旅游城市游憩空间的表现形式第24-30页
 第三节 滨海旅游城市游客游憩行为空间分析第30-35页
  一、游憩行为体系第30-31页
  二、影响游憩行为空间分布的因素第31-35页
 第四节 滨海旅游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特性分析第35-36页
  一、游憩空间结构布局以沿海岸线到城区为中心区向内陆扩散第35页
  二、游憩者行为空间分布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大第35-36页
第四章 实证分析:青岛市游憩空间研究第36-47页
 第一节青岛市旅游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第36-38页
  一、青岛市旅游发展回顾第36-37页
  二、青岛市主要游憩资源分析第37-38页
 第二节 青岛市游憩空间供给分析第38-42页
  一、主要商业型游憩空间分析第38-40页
  二、非商业型游憩空间分析第40-42页
 第三节 青岛市居民游憩行为空间调查分析第42-47页
  一、总体需求特征第42-44页
  二、具体需求分析第44-45页
  三、青岛市游憩空间供求现状的问题分析第45-47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47-51页
 第一节 青岛市游憩空间优化策略分析第47-48页
  一、改善布局现状,推动旅游发展第47页
  二、增加海上体验性游憩活动第47页
  三、根据实地情况,进行游憩空间的合理化改善第47-48页
  四、提升商业游憩区档次,吸引国际客源第48页
  五、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区域差异第48页
 第二节 对相关理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思考第48-49页
  一、加强实践检验,避免纸上谈兵第48页
  二、用动态的观点考察游憩空间结构第48-49页
  三、了解各种空间模式但不唯模式第49页
 第三节 对滨海旅游城市游憩空间构建的思考第49-51页
  一、将文化因素作为开发游憩空间的重要考虑要素第49页
  二、跳出旅游发展的局限第49页
  三、建设“大旅游”型游憩空间第49-50页
  四、游憩空间开发要注重环境建设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附录第55-5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57-58页
专家评审意见第58-59页
答辩委员会决议第59-60页
谢启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运河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下一篇:导游回扣与薪酬机制设计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