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拱桥空间计算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拱桥的发展和现状 | 第8-9页 |
| ·传统拱桥计算理论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对比 | 第9-10页 |
| ·拱桥极限承载力的建模工具与方法 | 第10-1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 | 第12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拱桥内力计算平面分析模型 | 第14-27页 |
| ·设计拱轴线的确定 | 第14-19页 |
| ·拱轴线的基本概念 | 第14页 |
| ·悬链线拱的几何性质 | 第14-19页 |
| ·传统拱桥的内力计算理论 | 第19-20页 |
| ·传统拱桥的内力计算方法 | 第20-26页 |
| ·拱轴系数m对拱圈内力的影响 | 第20-21页 |
| ·主拱圈弹性压缩对拱圈内力的影响 | 第21-22页 |
| ·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对拱圈内力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拱脚变位对拱圈内力的影响 | 第23-25页 |
| ·水的浮力对拱圈内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拱桥空间力学分析理论基础 | 第27-48页 |
| ·单拱的内力与最不利荷载 | 第27-30页 |
| ·基本假设 | 第30-31页 |
| ·单拱分析 | 第31-40页 |
| ·单元拱平面挠曲的基本方程 | 第31-34页 |
| ·单元拱反对称平面挠曲 | 第34-35页 |
| ·单元拱对称平面挠曲 | 第35-37页 |
| ·单元拱的扭转和侧向挠曲 | 第37-40页 |
| ·单元拱变形矩阵 | 第40-47页 |
| ·超静定力形成的单元拱荷载 | 第40-42页 |
| ·对应于超静定力形成的单元拱变形 | 第42-44页 |
| ·反对称挠曲扭转的单元拱柔度矩阵 | 第44-45页 |
| ·对称挠曲扭转的单元拱柔度矩阵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双曲拱桥空间计算模型 | 第48-55页 |
| ·梁格法的基本原理 | 第48-49页 |
| ·梁板式上部结构梁格网格划分 | 第49-50页 |
| ·梁格构件截面的特性 | 第50-51页 |
| ·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模型 | 第51-53页 |
| ·应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的单元选择 | 第52页 |
| ·应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的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实桥应用与分析 | 第55-70页 |
| ·鹿寨大桥概况 | 第55-56页 |
| ·鹿寨大桥空间受力分析 | 第56-65页 |
| ·荷载工况 | 第56-57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7-59页 |
| ·计算结果 | 第59-65页 |
| ·鹿寨大桥荷载试验 | 第65-68页 |
| ·测试截面选择 | 第66页 |
| ·测点布置 | 第66页 |
| ·试验加载工况 | 第66-67页 |
| ·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7-68页 |
| ·鹿寨大桥理论计算与荷载试验比较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