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对我国公共决策的影响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8页 |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一、网络舆论与公共决策概述 | 第18-33页 |
| (一) 网络舆论 | 第18-24页 |
| 1. 舆论的概念 | 第18-20页 |
| 2. 网络舆论的概念 | 第20-21页 |
| 3. 网络舆论的特点 | 第21-24页 |
| (二) 公共决策 | 第24-30页 |
| 1. 公共决策的概念 | 第24-26页 |
| 2. 公共决策的价值选择 | 第26-28页 |
| 3.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 第28-30页 |
| (三) 网络舆论与公共决策 | 第30-33页 |
| 1. 公众舆论是公共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 第30-31页 |
| 2. 网络舆论给公共决策提供丰富的信息 | 第31-32页 |
| 3. 公共决策为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第32-33页 |
| 二、网络舆论对我国公共决策的积极影响 | 第33-44页 |
| (一) 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 第33-37页 |
| 1. 网络舆论汇聚民意、聚集民智 | 第33-35页 |
| 2. 网络舆论扩大了决策主体 | 第35-37页 |
| (二) 推动政策议程并提高公共决策的有效性 | 第37-41页 |
| 1. 推动公共政策的议程 | 第37-39页 |
| 2. 提高公共决策的有效性 | 第39-41页 |
| (三) 营造执行环境并增强公共决策的公信力 | 第41-44页 |
| 1. 拓展公共领域 | 第41-43页 |
| 2. 进行有效监督 | 第43-44页 |
| 三、网络舆论对我国公共决策的消极影响 | 第44-53页 |
| (一) 话语权垄断削弱公共决策的公共性 | 第45-50页 |
| 1. 网民结构失衡致使网民不能完全代表公众 | 第45-48页 |
| 2. “信息断裂”造成网络话语权“垄断” | 第48-50页 |
| (二) “假民意”造成公共决策的失误 | 第50-53页 |
| 1. “沉默的螺旋”和“马太效应”导致“假民意” | 第50-51页 |
| 2. 舆论主体去责任化和“群体极化”蛊惑决策主体 | 第51-53页 |
| 四、公共决策中发挥网络舆论积极作用的建议 | 第53-67页 |
| (一) 提高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整合能力和控制能力 | 第54-58页 |
| 1. 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整合和回应 | 第54-56页 |
| 2. 采取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加以控制 | 第56-58页 |
| 3. 应用管理技术对网络信息过滤和封堵 | 第58页 |
| (二) 坚持多管齐下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 | 第58-64页 |
| 1. 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 | 第58-60页 |
| 2. 培养网络“意见领袖” | 第60-62页 |
| 3. 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 | 第62-64页 |
| (三) 建立完善网络法制并加强监督管理 | 第64-67页 |
| 1.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 第64-65页 |
| 2. 完善网络舆论监管机制 | 第65-66页 |
| 3. 加强治理网络舆论的队伍建设 | 第66-67页 |
| 结语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后记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