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5页 |
·杂多酸的概述 | 第10页 |
·杂多酸的结构 | 第10-13页 |
·杂多酸的特性 | 第13页 |
·杂多酸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吸附法 | 第13-14页 |
·电化学沉积法 | 第14页 |
·聚合物掺杂法 | 第14页 |
·自组装法 | 第14-15页 |
·LB(Langmuir-Blodgett)膜法 | 第15页 |
·杂多酸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 第15-16页 |
·杂多酸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质 | 第16-17页 |
·均相电催化还原 | 第16页 |
·均相电催化氧化 | 第16页 |
·异相电催化 | 第16-17页 |
·本课题的目的和研究内容创新点 | 第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5页 |
第2章 Keggin-Type [SiNi(H_2O)W_(11)O_(39)]~(6-)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及其电催化行为 | 第25-38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化学试剂 | 第26页 |
·[SiNi(H_2O)W_(11)O_(39)]~(6-)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6页 |
·仪器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SiNi(H_2O)W_(11)O_(39)]~(6-)修饰电极的构造 | 第27-28页 |
·[SiNi(H_2O)W_(11)O_(39)]~(6-)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28-30页 |
·pH 值对[SiNi(H_2O)W_(11)O_(39)]~(6-)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30-31页 |
·[SiNi(H_2O)W_(11)O_(39)]~(6-)/半胱氨/金电极的电催化行为 | 第31-33页 |
·[SiNi(H_2O)W_(11)O_(39)]~(6-)修饰电极对8103-和AA 的催化响应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第3章 磷钼杂多酸和聚二茂铁硅烷多层组装膜修饰电极及 其电化学行为 | 第38-52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药剂 | 第39页 |
·传感器的制备 | 第39-40页 |
·仪器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磷钼酸-PFS 多层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 第40-44页 |
·传感器的电催化性质 | 第44-46页 |
·干扰实验 | 第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第4章 杂多酸与胶原蛋白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质研究 | 第52-63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53页 |
·I 型胶原蛋白和PW_(12)O_(40)~(3-)修饰电极的构造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AFM 特征 | 第54-55页 |
·I 型胶原蛋白和PW_(12)O_(40)~(3-)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55-57页 |
·I 型胶原蛋白和PW_(12)O_(40)~(3-)修饰电极的电催化作用 | 第57-59页 |
·I 型胶原蛋白和PW_(12)O_(40)~(3-)修饰电极的稳定性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第5章 在中性溶液中构造多金属氧酸盐修饰电极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63-72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64页 |
·[SiNi(H_2O)W_(11)O_(39)]~(6-)/PFS/ Co~(II)TAPc /金电极的制备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9页 |
·AFM 特征 | 第65-66页 |
·[SiNi(H_2O)W_(11)O_(39)]~(6-)/PFS/Co~(II)TAPc/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 第66-68页 |
·[SiNi(H_2O)W_(11)O_(39)]~(6-)/PFS/Co~(II)TAPc/金电极对氧气的电催化还原 | 第68页 |
·[SiNi(H_2O)W_(11)O_(39)]~(6-)/PFS/Co~(II)TAPc/金电极对尿酸的电催化氧化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浓硕士学位期闻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