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企业边界理论的研究--基于科斯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内容提要第1-14页
第1章 导论第14-26页
   ·问题的提出第14-18页
   ·文献综述第18-20页
   ·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0-21页
   ·论文的基本观点与框架结构第21-24页
   ·主要预期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24-26页
第2章 科斯企业边理论的思想渊源及形成第26-42页
   ·古典经济学的企业边界思想第27-32页
     ·亚当·斯密的企业边界思想第27-28页
     ·西尼尔企业边界思想第28-29页
     ·约翰·穆勒的企业边界思想第29-30页
     ·马歇尔的企业边界思想第30-32页
   ·弗兰克·奈特关于企业边界的论述第32-35页
     ·奈特的企业边界思想第32-33页
     ·科斯的批判第33-35页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边界的理论第35-37页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边界理论第35-36页
     ·科斯的疑问第36-37页
   ·科斯企业边界思想的形成第37-39页
     ·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第37-38页
     ·基于交易费用的企业边界理论的框架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2页
第3章 基于交易费用的企业边界理论第42-68页
   ·交易费用理论的前提:产权的明晰第42-44页
     ·科斯定理与企业的边界第42-43页
     ·产权的性质第43-44页
   ·市场失灵与纵向一体化——威廉姆森的提问第44-48页
     ·企业边界扩大的原因:不完全契约第45-46页
     ·交易费用增加的原因第46-48页
   ·资产专用性和纵向一体化——克莱因、克劳福德和阿尔钦的观点第48-51页
     ·资产专用性和可占用性准租金第48-49页
     ·企业边界扩大的原因第49-51页
   ·契约关系的规则和纵向一体化——威廉姆森的观点第51-55页
     ·重建契约类型第51-52页
     ·交易的特点、投资与规制结构的匹配第52-55页
   ·企业边界形成的一般化原因——张五常的观点第55-57页
     ·企业为什么存在第55-57页
     ·企业的模糊边界第57页
   ·GHM理论对企业边界的影响:——格罗斯曼、哈特和穆尔的观点第57-62页
     ·格罗斯曼和哈特的模型第58-60页
     ·哈特和穆尔的模型第60-62页
   ·GHM理论的发展和缺陷第62-66页
     ·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周其仁的观点第62-64页
     ·超越GHM理论:赫姆斯特姆和罗伯特的观点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4章 基于管理费用的企业边界理论第68-90页
   ·古典企业理论的形成——阿尔钦和德姆赛茨的观点第68-73页
     ·古典企业为什么出现第68-69页
     ·古典企业的边界为什么扩大第69-70页
     ·企业的边界扩张到什么时候停止第70-71页
     ·企业模式的多样性第71-73页
   ·代理理论对企业边界的影响——詹森和梅克林的观点第73-79页
     ·企业边界为什么会扩大第74-75页
     ·企业的边界扩大为什么会停止第75-79页
   ·企业边界的稳定性研究——阿尔钦和法玛的观点第79-84页
     ·内部竞争对企业边界稳定性的影响第79-81页
     ·外部监督对企业边界的稳定性的影响第81-84页
   ·大企业的控制权与企业模式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法玛和詹森的观点第84-88页
     ·企业控制权的形成第84-85页
     ·大企业模式的多样性第85-86页
     ·企业多样性的解释第86-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5章 基于战略的企业边界理论第90-120页
   ·为什么会出现异质性企业?——波特的观点第90-96页
     ·影响企业制定战略的外部竞争因素第91-94页
     ·企业边界扩大的原因:企业战略形成第94-95页
     ·波特的观点对企业边界理论的发展第95-96页
   ·异质性企业的战略基础——安著斯的观点第96-102页
     ·企业战略的定义及相关几个问题第97-98页
     ·战略的种类第98-100页
     ·企业战略选择、企业边界与企业模式的多样性的解释第100-102页
   ·企业异质性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波特的比较第102-109页
     ·传统的工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战略理论第102-103页
     ·贝恩和马森范式与企业战略理论的不同第103-105页
     ·新工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战略理论的融合以及对企业边界理论的发展第105-108页
     ·新工业组织理论对企业边界理论的发展第108-109页
   ·基于企业战略的企业异质性的模型——瑞迈欧特的观点第109-114页
     ·基于战略的企业理论模型第109-111页
     ·对企业边界理论的发展第111-114页
   ·体现知识和能力的战略资产——温特的观点第114-118页
     ·企业的"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第114-116页
     ·知识的状态描述第116-117页
     ·知识与能力资产对企业边界的影响第117-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6章 基于知识的企业边界理论第120-154页
   ·企业理论中的知识第120-124页
     ·哈耶克论企业中的知识第120-121页
     ·德姆赛茨、詹森和梅克林论企业中知识第121-123页
     ·波兰尼、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论企业中的默会知识第123-124页
   ·基于知识的企业边界理论初探第124-131页
     ·企业组织中的默会知识和惯例第124-128页
     ·惯例对企业边界的影响第128-131页
   ·吸收能力:基于知识和创新的新视角——科亨和利文塞尔的观点第131-136页
     ·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第131-133页
     ·组织的吸收能力第133-134页
     ·吸收能力对企业边界的影响第134-136页
   ·知识积累、组织结构和企业的边界——麦润格的观点第136-142页
     ·对组织结构的早期研究第137-138页
     ·组织的协调与组织的学习第138-140页
     ·组织结构、协调和学习第140-141页
     ·组织结构、学习和企业边界的关系第141-142页
   ·企业的知识创造与企业边界的稳定性——野中郁次郎的观点第142-146页
     ·知识"螺旋"过程模型第143-144页
     ·管理模式与企业边界稳定性的关系第144-146页
   ·企业知识理论对企业边界理论的影响——格兰特的观点第146-153页
     ·知识的特性第146-147页
     ·企业存在的原因第147-149页
     ·企业边界扩大的原因和企业边界稳定性第149-153页
 本章小结第153-154页
第7章 基于资源的企业边界理论第154-186页
   ·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的视角——潘罗斯的观点第154-160页
     ·企业为什么出现第155-156页
     ·企业的边界为什么扩大第156-158页
     ·企业边界的扩大为什么会停止第158-159页
     ·彭罗斯的贡献第159-160页
   ·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的提出——沃纳菲尔特的观点第160-163页
     ·资源的性质第160-161页
     ·企业边界的扩大。第161-162页
     ·企业边界稳定性的资源基础第162-163页
   ·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的框架——巴尼的观点第163-168页
     ·持续竞争的企业资源第163-164页
     ·企业资源的异质性与不可流动性的特点第164-167页
     ·持续竞争力对企业边界的影响第167-168页
   ·基于资源的企业边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寇纳的比较第168-173页
     ·工业组织经济学中的五种企业理论第168-171页
     ·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对其他企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171-172页
     ·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与基于交易费用的企业理论的比较第172-173页
   ·基于资源的企业边界理论的发展——曼侯尼和潘迪恩的观点第173-178页
     ·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的理论渊源第173-175页
     ·企业规模扩大的原因:企业多样化战略第175-177页
     ·曼侯尼和潘迪恩对企业边界理论的贡献第177-178页
   ·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的模型——派特瑞夫的观点第178-185页
     ·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的模型第178-181页
     ·扩大企业边界的资源视角第181-183页
     ·对派特瑞夫观点的评论第183-185页
 本章小结第185-186页
第8章 基于能力的企业边界理论第186-230页
   ·企业能力问题的提出——理查德森的观点第186-189页
     ·科斯忽略的现象:企业之间的合作第186-187页
     ·企业合作的基础:企业的能力第187-189页
   ·企业的核心能力与企业边界理论的变化——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第189-194页
     ·核心能力的提出第189-190页
     ·从核心能力到核心产品第190-192页
     ·制定发展战略的构架第192-193页
     ·核心竞争力思想对企业边界的影响第193-194页
   ·企业能力的阻滞与企业边界的稳定性——尼尔森、巴顿和福斯的观点第194-203页
     ·动态能力的提出:尼尔森的观点第194-196页
     ·核心能力的悖论:巴顿的观点第196-200页
     ·核心能力的静态分析:福斯的观点第200-203页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与企业边界的稳定性——蒂斯、皮萨诺和舒恩的观点第203-207页
     ·企业动态能力的概念第203-204页
     ·企业动态能力的分析框架第204-206页
     ·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边界理论的贡献第206-207页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艾尔森哈德和马亭的观点第207-212页
     ·动态能力理论的新内涵第208-209页
     ·企业动态能力演进方式第209-210页
     ·动态能力的新内涵对企业边界理论的贡献第210-212页
   ·企业的直接能力与间接能力——阿瑞杰、都伯斯和盖得的观点第212-216页
     ·企业为什么需要间接能力第212-214页
     ·企业的间接能力与企业的边界第214-216页
   ·模块化生产对企业的边界的影响——鲍德温和克拉克、青木昌彦的观点第216-223页
     ·模块化生产的提出:鲍德温和克拉克的观点第216-218页
     ·模块化不是免费的:鲍德温和克拉克的观点第218-220页
     ·模块化的三种基本形式:青木昌彦的观点第220-222页
     ·模块化形式对企业边界理论的影响第222-223页
   ·基于能力的企业边界理论发展的前沿第223-229页
     ·企业和市场的相互融合:李海舰和聂辉华的观点第223-225页
     ·企业内部市场的变革趋势:罗珉的观点第225-226页
     ·无边界企业的提出:李海舰和原磊的观点第226-229页
 本章小结第229-230页
第9章 西方经济学企业边界理论的评析第230-240页
   ·基于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的评析第230-233页
   ·对基于战略的企业边界理论的评析第233-236页
   ·西方企业边界理论对我国企业模式发展的意义第236-240页
参考文献第240-252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252-254页
致谢与后记第254-256页
论文摘要第256-259页
Abstract第259-262页

论文共2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家导向、市场导向、产品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