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液压传动论文--传动装置论文--动力式液压传动论文--液力变矩器论文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转矩分配特性研究

提要第1-9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液力变矩器研究现状第10-16页
     ·双涡轮变矩器的发展及应用第10-11页
     ·国外液力变矩器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内液力变矩器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6-19页
第2章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内流场数值模拟第19-45页
   ·基本控制方程与CFD方法第19-29页
     ·基本方程第19-21页
     ·湍流模型第21-25页
     ·控制方程通用形式第25-26页
     ·数值计算方法第26-29页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内流场数值计算第29-41页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概述第29-31页
     ·流场数值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计算模型和算法的选取第33-35页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35-37页
     ·收敛准则第37-38页
     ·典型工况计算结果第38-41页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外特性预测第41-43页
     ·叶轮转矩方程第41-42页
     ·性能计算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3章 第一涡轮、第二涡轮共同工作工况研究第45-79页
   ·第一涡轮、第二涡轮共同工作特性分析第45-46页
   ·叶轮进出口角对第一涡轮转矩特性的影响第46-50页
     ·泵轮出口角的影响第46-47页
     ·第一涡轮进口角的影响第47-48页
     ·第一涡轮出口角的影响第48-49页
     ·第一涡轮转矩对输出特性的影响第49-50页
   ·叶轮进出口角对第二涡轮转矩特性的影响第50-54页
     ·第一涡轮出口角的影响第50-51页
     ·第二涡轮进口角的影响第51-52页
     ·第二涡轮出口角的影响第52-53页
     ·第二涡轮转矩对输出特性的影响第53-54页
   ·低转速工况流场特性分析第54-77页
     ·低转速工况泵轮流场分析第54-60页
     ·低转速工况第一涡轮流场分析第60-66页
     ·低转速工况第二涡轮流场分析第66-72页
     ·低转速工况导轮流场分析第72-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4章 工况转换及第一涡轮空转工况研究第79-107页
   ·转换工况点的确定第79页
   ·第一涡轮空转特性分析第79-85页
     ·第一涡轮转速变化规律的分析第79-81页
     ·输出转矩特性分析第81-84页
     ·第一涡轮空转损失第84-85页
   ·高转速工况流场特性分析第85-105页
     ·高转速工况泵轮流场特性分析第85-91页
     ·高转速工况第一涡轮流场特性分析第91-96页
     ·高转速工况第二涡轮流场分析第96-101页
     ·高转速工况导轮流场分析第101-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5章 叶珊系统优化及试验研究第107-117页
   ·叶栅系统优化方法与步骤第107-113页
     ·叶片进出口角度的优化第107-108页
     ·叶片设计第108-111页
     ·优化结果与分析第111-113页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试验研究第113-116页
     ·主要试验设备和测试仪器第113-114页
     ·试验内容与方法第114-115页
     ·试验结果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6章 全文总结第117-119页
   ·研究结论第117-118页
   ·展望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7页
致谢第127-12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9-130页
摘要第130-133页
ABSTRACT第133-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工智能与三维数值模拟的乌竹岭隧道围岩稳定性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CFD的大功率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