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适应性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共交通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的基本理论 | 第15-26页 |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 第15-19页 |
·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 | 第15-17页 |
·城市公共交通的特性 | 第17-18页 |
·城市公共交通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 第18-19页 |
·适应性概念及测度 | 第19-21页 |
·适应性的概念及特性 | 第19-21页 |
·适应性的测度 | 第21页 |
·协同学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协同学定义 | 第21-22页 |
·“协同”的内涵 | 第22页 |
·木桶理论 | 第22-23页 |
·城市公共交通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的基本分析 | 第23-26页 |
·城市公共交通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的内涵 | 第23-25页 |
·城市公共交通适应性的基本特征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城市公共交通与社会经济适应性分析的指标体系 | 第26-41页 |
·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考虑的因素 | 第26-28页 |
·城市公共交通适应性分析的必要性 | 第2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 第26-27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筛选 | 第28-3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第28-31页 |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31-3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叙述及标准值的确定 | 第35-39页 |
·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及标准值 | 第35-36页 |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指标及标准值 | 第36-39页 |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城市公共交通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 第41-54页 |
·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第41-43页 |
·城市公共交通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综合评价 | 第43-49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 第43-46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 第46-48页 |
·DEA评价过程步骤 | 第48-49页 |
·城市公共交通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综合评价的实现过程 | 第49-52页 |
·综合评价具体实现过程 | 第49-50页 |
·城市公共交通与社会经济适应性测度 | 第50-52页 |
·木桶原理在城市公共交通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54-59页 |
·西安市概况 | 第54-55页 |
·地理及自然条件 | 第54页 |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54-55页 |
·西安公共交通概况 | 第55-56页 |
·西安城市公共交通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综合评价 | 第56-59页 |
·评价指标值 | 第56-57页 |
·综合评价结果及其描述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1.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2. 论文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