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长江上游中华鲟种群的可行性:底栖动物调查及放流试验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长江上游流域生态与环境的变迁 | 第11-13页 |
·长江上游原初流域生态与环境的概况 | 第11页 |
·长江上游流域生态与环境的现状及演变趋势 | 第11-13页 |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状况的变迁 | 第13-15页 |
·中华鲟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鲟科鱼类中的陆封种群与种群重建恢复计划 | 第16-18页 |
·中华鲟种群重建的生境需求 | 第18-20页 |
·产卵场 | 第18-19页 |
·索饵场 | 第19页 |
·越冬场 | 第19-20页 |
·洄游通道 | 第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长江上游大型底栖动物调查 | 第22-39页 |
·前言 | 第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研究区域 | 第22-23页 |
·采样点设置 | 第23-25页 |
·采样方法与样品处理 | 第25-26页 |
·采样点环境数据采集 | 第26页 |
·数据处理分析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底栖动物组成 | 第27页 |
·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27-31页 |
·底栖动物密度变化特征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37页 |
·适宜采样方法的选择 | 第33页 |
·底栖动物与中华鲟物种重建的关系 | 第33-35页 |
·影响底栖动物组成及分布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 | 第35-36页 |
·长江上游干流底栖动物的演变及趋势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第3章 养殖中华鲟在长江上游的放流试验 | 第39-51页 |
·前言 | 第39页 |
·研究区域 | 第39-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试验鱼标志、暂养与放流 | 第40-41页 |
·超声波遥测设备 | 第41-43页 |
·追踪定位 | 第43-44页 |
·误捕信息与固定站数据收集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3~5龄中华鲟放流后的分布与迁移 | 第44-45页 |
·7月龄中华鲟放流后的分布与迁移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人工放流中华鲟的迁移和分布 | 第46-48页 |
·提高人工放流中华鲟的成活率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第4章 研究展望 | 第51-54页 |
·中华鲟在长江上游重建种群的可能性 | 第51-52页 |
·加强鱼类放流前后行为生态学比较研究 | 第52页 |
·对长江上游饵料资源进行持续监测 | 第52-53页 |
·长江流域规划必须考虑鱼类生态需求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