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全长囊膜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病毒的电镜观察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第10-22页
     ·IHNV的形态、结构第10-11页
     ·IHNV的分类地位第11页
     ·IHNV的基因组第11-12页
     ·IHNV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第12-17页
     ·影响IHNV感染和存活的物理化学因素第17-18页
     ·IHNV的组织培养特征第18页
     ·IHNV的流行病学特点第18-20页
     ·IHNV的诊断第20-21页
     ·IHNV的防治第21-22页
   ·IHNV囊膜蛋白与病毒的侵入机制第22-24页
     ·膜融合机制第22-24页
     ·以IHNV-G为代表的弹状病毒所介导的膜融合机制第24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4-26页
第2章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G蛋白的克隆、表达与纯化第26-47页
   ·实验材料第26-31页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6页
     ·毒株、菌株及载体第26-27页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第27-31页
   ·实验方法第31-41页
     ·重组载体克隆第31-38页
     ·融合蛋白MBP-G的可溶表达第38-39页
     ·目的蛋白MBP-G的纯化第39-40页
     ·western blot第40-41页
   ·结果第41-44页
     ·RT-PCR产物第41页
     ·重组质粒的酶切及测序第41-42页
     ·重组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 SDS-PAGE分析第42-43页
     ·融合蛋白的纯化与免疫印迹分析第43-44页
   ·讨论第44-46页
     ·IHNV-G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45-46页
     ·IHNV-G蛋白的原核表达第46页
     ·可溶性目的蛋白的提取第46页
   ·结论第46-47页
第3章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的纯化与电镜观察第47-51页
   ·实验材料第47-48页
   ·实验方法第48页
     ·细胞培养与病毒接种第48页
     ·病毒纯化第48页
     ·电镜观察第48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51页
     ·细胞病变第48-49页
     ·电镜结果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61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产品和渔业水体中呋喃丹的残留检测及呋喃丹的降解研究
下一篇:重建长江上游中华鲟种群的可行性:底栖动物调查及放流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