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大跨度上承式铁路钢桁拱桥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8-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7页
   ·概述第12-13页
   ·国内外钢桁拱桥的发展与现状第13-17页
     ·国外钢桁拱桥的发展概况第13-15页
     ·国内钢桁拱桥的发展概况第15-17页
   ·大跨度上承式钢桁拱桥的结构行为特征第17-19页
     ·上承式拱桥的结构行为特征第18页
     ·钢桁拱桥的结构行为特征第18页
     ·上承式钢桁拱桥的结构行为特征第18-19页
   ·桥梁结构的地震损伤第19-22页
     ·引言第19页
     ·地震对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影响第19-20页
     ·大跨度桥梁结构震害特征第20-21页
     ·近年地震中桥梁破坏的警示第21-22页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的演变第22-24页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演变第22-23页
     ·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的演变第23页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现状第23页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发展趋势第23-24页
     ·大跨度拱桥抗震设计现状第24页
   ·问题提出及论文研究意义第24-25页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25-27页
第2章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第27-37页
   ·结构抗震动力学基本概念第27-30页
     ·运动方程的建立第27-29页
     ·结构的频率与振型第29页
     ·结构的阻尼第29-30页
   ·桥梁抗震设计研究进展第30-31页
   ·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第31-33页
     ·抗震设防水准第31-33页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第33页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第33-34页
     ·延性抗震的基本概念第33页
     ·延性对结构抗震的影响第33-34页
     ·桥梁结构延性抗震设计第34页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第34-36页
     ·基于性能抗震思想的发展第34页
     ·基于性能抗震思想的研究内容第34-35页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大跨度钢桁拱桥动力特性分析第37-53页
   ·工程背景第37-39页
     ·工程概况第37页
     ·结构参数第37-39页
   ·怒江特大桥主要技术标准第39页
   ·结构空间有限元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9-43页
     ·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第39-40页
     ·空间力学模型简化分析第40-41页
     ·结构约束条件的模拟第41-42页
     ·结构材料性能参数第42页
     ·有限元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2-43页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方法第43-45页
     ·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第43-44页
     ·振动方程的建立第44页
     ·特征值求解方法第44-45页
   ·钢桁拱桥的自振特性分析第45-52页
     ·结构自振频率分析第45-46页
     ·结构特征阵型分析第46-52页
     ·钢桁拱桥动力特性规律分析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大跨度钢桁拱桥地震反应谱分析第53-74页
   ·概述第53页
   ·反应谱曲线的选取第53-54页
   ·反应谱分析荷载工况的确定第54页
   ·反应谱组合方法第54-55页
     ·振型组合第55页
     ·空间组合第55页
   ·多遇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第55-61页
     ·应力地震响应分析第55-58页
     ·位移地震响应分析第58-59页
     ·支座分析第59-61页
   ·设计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第61-67页
     ·应力地震响应分析第61-64页
     ·位移地震响应分析第64-65页
     ·支座分析第65-67页
   ·罕遇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第67-73页
     ·应力地震响应分析第67-70页
     ·位移地震响应分析第70-72页
     ·支座分析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一致激励地震线性时程分析第74-102页
   ·概述第74页
   ·时程分析原理第74-75页
   ·时程分析阻尼矩阵第75页
   ·地震波的选择与输入第75-78页
     ·地震波的选择第75页
     ·本桥采用的时程地震波第75-78页
   ·多遇地震作用线性时程分析第78-85页
     ·应力地震响应分析第78-81页
     ·位移地震响应分析第81-84页
     ·支座分析第84-85页
   ·设计地震作用线性时程分析第85-93页
     ·应力地震响应分析第86-88页
     ·位移地震响应分析第88-91页
     ·支座分析第91-93页
   ·罕遇地震作用线性时程分析第93-100页
     ·应力地震响应分析第93-96页
     ·位移地震响应分析第96-98页
     ·支座分析第98-100页
   ·反应谱分析与时程分析比较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6章 非一致激励地震线性时程分析第102-126页
   ·概述第102页
   ·视波速的选取第102-103页
   ·地震波的输入第103页
   ·多遇地震作用线性时程分析第103-110页
     ·应力地震响应分析第103-106页
     ·位移地震响应分析第106-108页
     ·支座分析第108-110页
   ·设计地震作用线性时程分析第110-117页
     ·应力地震响应分析第110-113页
     ·位移地震响应分析第113-116页
     ·支座分析第116-117页
   ·罕遇地震作用线性时程分析第117-124页
     ·应力地震响应分析第118-120页
     ·位移地震响应分析第120-123页
     ·支座分析第123-124页
   ·一致激励线性时程与非一致激励线性时程比较第124-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7章 结论及展望第126-128页
   ·结论第126页
   ·展望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所获奖励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飞燕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施工控制研究
下一篇:水岩耦合作用对隧道稳定性影响分析及隧道围岩分级修正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