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仿真技术概述 | 第11-13页 |
| ·计算机仿真技术 | 第11页 |
| ·数控仿真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 第11-12页 |
| ·数控加工仿真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数控仿真技术的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 ·国外的数控加工仿真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 ·国内的数控加工仿真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 ·论文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 第2章 数控车削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8-26页 |
| ·系统的目标要求 | 第18页 |
| ·系统的开发平台 | 第18-19页 |
| ·面向对象的方法 | 第18-19页 |
| ·系统开发工具VC++ 6.0 | 第19页 |
| ·MFC 的特点 | 第19页 |
| ·仿真系统的开发流程 | 第19-20页 |
| ·系统的整体结构 | 第20-26页 |
| ·模拟操作面板 | 第21-22页 |
| ·实际操作面板 | 第22-23页 |
| ·加工仿真环境 | 第23-24页 |
| ·加工仿真过程 | 第24-26页 |
| 第3章 操作面板设计 | 第26-38页 |
| ·模拟操作面板设计 | 第26-30页 |
| ·操作面板设计方案选择 | 第26页 |
| ·操作面板设计实现 | 第26-27页 |
| ·操作面板功能按钮分析 | 第27页 |
| ·操作按钮功能实现 | 第27-29页 |
| ·窗体及控件间相互关系的协调 | 第29-30页 |
| ·实际操作面板的设计 | 第30-38页 |
| ·面板外观及尺寸设计 | 第30页 |
| ·处理单元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 ·硬件电路设计 | 第31-34页 |
| ·单片机程序设计 | 第34-35页 |
| ·上位机程序设计 | 第35-38页 |
| 第4章 基于 OpenGL 的三维建模技术分析和研究 | 第38-53页 |
| ·系统开发的图形技术支撑——OpenGL | 第38-41页 |
| ·OpenGL 的主要特点 | 第38页 |
| ·OpenGL 提供的基本功能 | 第38-39页 |
| ·OpenGL 的基本流程 | 第39-40页 |
| ·OpenGL 在MFC 中编程环境的建立 | 第40-41页 |
| ·三维几何建模方法 | 第41-45页 |
| ·线框建模法 | 第41页 |
| ·表面建模 | 第41页 |
| ·实体建模 | 第41-43页 |
| ·基于图像空间建模方法 | 第43-44页 |
| ·离散矢量建模方法 | 第44-45页 |
| ·数控仿真系统几何模型概述 | 第45-46页 |
| ·本系统的三维建模方法 | 第46-53页 |
| ·回转体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6-49页 |
| ·回转体三维模型的显示 | 第49-51页 |
| ·根据切削路径改变回转体模型的形状 | 第51-53页 |
| 第5章 NC 代码译码 | 第53-69页 |
| ·数控程序的结构与格式 | 第53-55页 |
| ·数控加工程序的组成结构 | 第53页 |
| ·程序段格式 | 第53-54页 |
| ·程序段内各字的说明 | 第54-55页 |
| ·NC 代码的译码过程 | 第55-62页 |
| ·预处理 | 第56-57页 |
| ·词法分析 | 第57页 |
| ·语法分析 | 第57-59页 |
| ·解释模块 | 第59-62页 |
| ·插补计算方法 | 第62-69页 |
| ·直线插补 | 第63-65页 |
| ·圆弧插补 | 第65-69页 |
| 第6章 数控车削加工仿真过程 | 第69-76页 |
| ·实时切削仿真过程 | 第69-70页 |
| ·碰撞干涉的检查 | 第70-72页 |
| ·数控车削加工仿真实例 | 第72-7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附录Ⅰ部分程序清单 | 第78-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