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泥泥狗艺术对现代吉祥物设计的启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研究的社会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7-8页 |
三、研究对象与意义 | 第8页 |
四、研究方法与途径 | 第8-11页 |
第一章 泥泥狗艺术概论 | 第11-19页 |
·泥泥狗艺术探源 | 第11-13页 |
·泥泥狗艺术概述 | 第11-12页 |
·泥泥狗艺术与伏羲文化 | 第12页 |
·泥泥狗艺术与民俗文化 | 第12-13页 |
·泥泥狗艺术的功能 | 第13-14页 |
·发自内心的崇拜功能 | 第13页 |
·寓教寓乐的文化功能 | 第13-14页 |
·泥泥狗艺术的特征 | 第14-17页 |
·夸张大胆的造型特征 | 第14-15页 |
·自然随意的装饰特征 | 第15-16页 |
·崇尚黑色的色彩特征 | 第16页 |
·质朴自然的材料特征 | 第16-17页 |
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泥泥狗艺术与传统吉祥文化 | 第19-23页 |
·传统吉祥文化的基本内容 | 第19-20页 |
·泥泥狗艺术的吉祥文化特征 | 第20-22页 |
·吉祥观念与精神崇拜 | 第20-21页 |
·吉祥观念与吉祥图形 | 第21-22页 |
·吉样观念与吉祥色彩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吉祥文化与吉祥物 | 第23-33页 |
·吉祥物概述 | 第23页 |
·吉祥物调研与分析 | 第23-31页 |
·吉祥物设计实例分析 | 第24-30页 |
·吉祥物社会调查情况 | 第30-31页 |
·吉祥物的设计要求 | 第31-32页 |
·吉样物设计要关注传统伦理 | 第31页 |
·吉祥物设计要体现传统文化 | 第31-32页 |
·吉祥物设计要勇于发展创新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泥泥狗艺术对中国吉祥物设计在物质上的影响 | 第33-37页 |
·泥泥狗艺术与现代吉祥物的比较 | 第33-34页 |
·两者的共同点 | 第33页 |
·两者的不同点 | 第33-34页 |
·泥泥狗的社会功能对吉祥物设计的启示 | 第34-35页 |
·吉祥物应弱化过度的商业味 | 第34-35页 |
·吉祥物应增加其延续性 | 第35页 |
·吉祥物应考虑制作成本 | 第35页 |
·泥泥狗的自然生态功能对吉祥物设计的启示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泥泥狗艺术对中国吉祥物设计在精神上的影响 | 第37-49页 |
·泥泥狗的文化功能对吉祥物设计的启示 | 第37-41页 |
·吉祥物更应突显传统命名特色 | 第37页 |
·吉祥物应加强人和物的互动性 | 第37-39页 |
·吉祥物设计应挖掘普通材料内涵 | 第39-41页 |
·吉祥物的文化内涵应指向明确 | 第41页 |
·吉祥物设计应体现“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 | 第41页 |
·泥泥狗的艺术特征对吉祥物设计的启示 | 第41-44页 |
·吉祥物的造型和装饰应增强想象力和创新性 | 第42-43页 |
·吉祥物的色彩运用应体现标志性和色彩的深层含义 | 第43-44页 |
·泥泥狗的艺术精神对吉祥物设计的启示 | 第44-48页 |
·泥泥狗的神秘主义风格与吉祥物设计 | 第45-46页 |
·泥泥狗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与吉祥物设计 | 第46-47页 |
·泥泥狗的浪漫主义风格与吉祥物设计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