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法律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债权人代位权概述第12-25页
 第一节 代位权概念及发展过程第12-13页
 第二节 债权人代位权的性质及特点第13-15页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性质第13-14页
  二、债权人代位权特点第14-15页
 第三节 代位权的基本分类第15页
 第四节 债权人代位权与有关概念的比较第15-18页
  一、债权人代位权与撤销权的比较第15-16页
  二、债权人代位权与债权让与的比较第16-17页
  三、债权人代位权与代位执行的比较第17页
  四、债权人代位权与强制执行的比较第17页
  五、债权人代位权诉讼与股东代表诉讼的比较第17-18页
 第五节 债权人代位权的基本功能第18-21页
  一、保全的功能第20页
  二、补充的功能第20-21页
  三、指引的功能第21页
 第六节 "入库规则"与"直接受偿规则"利弊分析第21-25页
  一、"入库规则"利弊分析第21-22页
  二、"直接受偿规则"利弊分析第22-25页
第二章 债权人代位权法律关系第25-30页
 第一节 债权人代位权法律关系主体第25-27页
 第二节 债权人代位权法律关系客体第27页
 第三节 债权人代位权法律关系内容第27-30页
  一、债权人代位权法律关系基本内容第27-28页
  二、不能作为代位权客体的民事权利第28-29页
  三、《公司法》、《破产法》中的有关内容不适用代位权制度第29-30页
第三章 债权人代位权成立条件与代位权的行使第30-40页
 第一节 债权人代位权成立的条件第30-33页
  一、债权人有行使代位权的必要,债权人债权损害达到一定程度第30-31页
  二、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第31-32页
  三、债务人怠于行使对第三人的权利,危及债权人的债权第32-33页
  四、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债务人自身的债权第33页
 第二节 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第33-40页
  一、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主体第33-34页
  二、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方式第34-35页
  三、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范围第35-36页
  四、债权人代位权行使中的举证责任第36-37页
  五、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第37-40页
第四章 比较分析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及代位权制度之完善第40-49页
 第一节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与传统民法代位权制度的比较第40-42页
  一、立法体例不同第40页
  二、价值定位不同第40-41页
  三、代位权的种类不同第41页
  四、代位权的条件不同第41页
  五、行使方式不同第41页
  六、归属结果不同第41-42页
 第二节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第42-44页
  一、代位权制度只在《合同法》规定,不利于全面保护债权人第42页
  二、代位权制度范围过窄,不利于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第42-43页
  三、代位权制度规定的直接受偿,不利于全体债权人债权的保全第43-44页
  四、代位权制度没有具体规定债务人的地位,不利于对债务人权利保护第44页
 第三节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完善第44-49页
  一、重新定位代位权制度的价值第44-45页
  二、在民法基本法中规定代位权制度第45页
  三、扩大代位权提出的方式第45页
  四、扩大代位权行使的适用范围第45-46页
  五、改变代位权的行使效果,保全债权人的债权第46-47页
  六、明确规定债务人的诉讼地位第47页
  七、完善代位权制度有关举证责任要求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后记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遗失物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