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人类—自然耦合系统中生产和分解子系统功能强化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8页
表目录第18-19页
图目录第19-21页
1. 引言第21-37页
   ·生态系统的功能第21页
   ·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地位的加强——从干扰到主导第21-22页
   ·对称、破缺与耦合第22-24页
     ·自然生态系统的对称破缺第23页
     ·人工生态系统的分工与合作第23-24页
   ·人类-自然耦合系统第24-28页
     ·人类-自然耦合系统的形成过程第25页
     ·人类-自然耦合系统的功能组分第25-28页
       ·功能组分第25-27页
       ·基本功能组分第27-28页
   ·生产功能组分——生产生态器第28-30页
     ·人工草地第28页
     ·人工草地类型第28页
     ·人工草地发展现状第28-30页
   ·分解功能组分——分解生态器第30-34页
     ·人工湿地第30-31页
     ·人工湿地研究现状第31-34页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目的及意义第34-37页
2. 研究方法论及研究方法第37-41页
   ·研究方法第39-40页
     ·物质平衡法第39页
     ·生命周期法第39页
     ·整合分析法第39页
     ·实验方法第39-40页
       ·植物生物量测定与相关计算第39-40页
       ·水质分析测定第40页
   ·统计分析第40-41页
3 通过人工草地强化畜牧生产功能第41-65页
   ·中国草地第41-44页
     ·天然草地分布和生产力格局第41-43页
     ·人工草地分布及生产力格局第43-44页
   ·中国草地的生产功能第44-63页
     ·草地退化及荒漠化第44-46页
     ·中国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第46-49页
     ·草地退化与畜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第49页
     ·草料缺口的解决途径第49-50页
     ·情景分析计算第50-60页
       ·恢复天然草地第54-55页
       ·发展扩大人工草地第55-57页
       ·提高饲草转化率第57-58页
       ·需求增长下的情景第58-59页
       ·草料产需平衡后的天然草地保护第59-60页
     ·区域性分析计算第60-63页
   ·小结第63-65页
4 人工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第65-75页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介绍第65-68页
     ·生态系统服务定义及分类第65-66页
     ·生态系统服务货币化评估方法综述第66-67页
     ·人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体系构建第67-68页
   ·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框架第68页
   ·研究区概况第68-69页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第69-71页
     ·供给服务第69页
     ·固碳第69-70页
     ·土壤保持第70页
     ·保持土壤肥力第70-71页
     ·涵养水源第71页
   ·负面环境影响第71-72页
     ·施肥引起的水体污染第71-72页
     ·对多样性影响第72页
   ·结果及讨论第72-74页
     ·人工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第72-73页
     ·天然草地恢复后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第73-74页
   ·小结第74-75页
5 利用人工湿地强化污水净化第75-93页
   ·中国污水排放第75-78页
     ·中国污水产量第75-76页
     ·生活污水含氮量及其氮形态第76-78页
   ·污水处理厂类型及处理效率第78-80页
   ·中国分解生态器的净化效率第80-91页
     ·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净化效率第80页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果研究第80-91页
       ·人工湿地结构对其净化效果影响第82-84页
       ·植物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影响第84-91页
   ·小结第91-93页
6 利用人工湿地生产生物能源第93-109页
   ·利用废N生产生物能源的意义第93页
   ·研究方法第93-97页
     ·系统边界与输入输出定义第93-94页
     ·研究样地第94-97页
       ·人工湿地试验样地第94-97页
       ·污水处理厂样地第97页
     ·生物能源生产实验第97页
   ·人工湿地能源生产体系的能量输入第97-99页
     ·人工湿地能源生产体系与其他生物能源生产体系能量投入对比第97-98页
     ·人工湿地与污水处理厂的能量投入对比第98-99页
   ·人工湿地能源生产体系的能量产出第99-103页
     ·人工湿地的生物量产出第99-101页
     ·人工湿地能源生产体系与其他生物能源生产体系能量产出对比第101-103页
     ·人工湿地与污水处理厂的能量产出对比第103页
   ·讨论第103-107页
     ·影响人工湿地生物量的因素分析第103-104页
     ·不同类型不同植物配置的人工湿地对生物量生产的影响第104-105页
     ·N输入对人工湿地生物量的影响第105-106页
     ·人工湿地生产生物能源的潜力第106-107页
   ·小结第107-109页
7 人工湿地生产生物能源系统的环境效应第109-121页
   ·碳排放第109-110页
     ·人工湿地与其他生物能源生产体系的碳排放比较第109页
     ·人工湿地与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比较第109-110页
   ·CH_4排放第110-111页
     ·人工湿地与其他生物能源生产体系的CH_4排放比较第110-111页
     ·人工湿地与污水处理厂的GHG排放第111页
   ·N_2O排放第111-113页
     ·人工湿地与其他生物能源生产体系的N_2O排放比较第111-113页
     ·人工湿地与污水处理厂的N_2O排放比较第113页
   ·GHG第113-115页
   ·讨论第115-120页
     ·影响人工湿地CH_4排放的因素及分析第115-117页
     ·影响人工湿地N_2O排放的因素及分析第117-120页
   ·小结第120-121页
8 人工湿地的经济社会可行性第121-133页
   ·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第121-127页
     ·评估框架第121页
     ·研究区域介绍第121-122页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第122-124页
       ·供给服务第122-123页
       ·水质净化第123页
       ·二氧化碳固定第123-124页
       ·水量调节第124页
     ·负面环境影响第124-125页
       ·CH_4释放第124页
       ·N_2O释放第124-125页
       ·对多样性影响第125页
       ·生物入侵第125页
     ·结果第125-127页
       ·生态系统服务及负面环境影响分析第125页
       ·净效益分析第125-126页
       ·其他服务价值第126-127页
   ·人工湿地的发展机制和潜力第127-129页
   ·人工湿地经济社会可行性第129-131页
   ·小结第131-133页
9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33-139页
   ·主要结论第133-137页
     ·草地生产子系统对畜牧生产功能的强化第134页
     ·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功能的强化第134-136页
     ·人工湿地对生物质生产功能的强化第136-137页
     ·生产和分解功能的强化对人类-自然耦合系统的总体优化第137页
   ·不确定性分析第137-138页
   ·展望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63页
附录第163-202页
 附录1 中国人工湿地分布、类型、面积统计第163-171页
 附录2 中国天然草地类型及各类型产量第171-172页
 附录3 中国城镇、乡村人口发展趋势图第172-173页
 附录4 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第173-176页
 附录5 草料供需平衡计算模型框架第176-177页
 附录6 中国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质数据统计第177-184页
 附录7 人工湿地地上生物量数据统计第184-202页
作者在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02-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恶臭假单胞菌CZ1非饱和生物膜耐受和累积重金属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新颖水解酶CESH的催化机制及其高效催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