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4页 |
四、本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14-15页 |
五、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研究理论的回顾 | 第18-26页 |
一、经济增长理论在资源领域的研究 | 第18页 |
二、"资源诅咒"假说理论的提出 | 第18-19页 |
三、"资源诅咒"假说理论的发展与趋势 | 第19-26页 |
(一) 理论的经验研究 | 第19-20页 |
(二) 资源丰裕度的测量 | 第20-22页 |
(三) "资源诅咒"传导机制 | 第22-23页 |
(四) 破解"资源诅咒"的对策 | 第23-24页 |
(五) 理论发展的趋势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云南省资源诅咒的观察和验证 | 第26-37页 |
一、云南省的直接观察和统计描述 | 第26-33页 |
(一) 直接观察 | 第26-28页 |
(二) 统计描述 | 第28-33页 |
二、云南省资源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 第33-37页 |
(一) 模型设定 | 第33-34页 |
(二) 变量和数据说明 | 第34页 |
(三) 计量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第四章 云南省资源业对经济发展制约的内在机制 | 第37-43页 |
一、基于区域利益转移学说的解释 | 第37-38页 |
二、区位因素的影响 | 第38-40页 |
三、人力资本薄弱 | 第40页 |
四、贸易条件的波动 | 第40-41页 |
五、制度弱化导致市场失灵和寻租 | 第41-43页 |
第五章 走出云南"资源诅咒"的政策建议 | 第43-48页 |
一、建立区域资源利益补偿的制度体系,共建和谐共赢发展模式 | 第43页 |
二、大力发展云南运输体系,改善云南区位劣势 | 第43-44页 |
三、增加人力资本数量,提高人力资本素质 | 第44-45页 |
四、建立地区资源发展稳定基金 | 第45-46页 |
五、建立科学、合理和透明的资源管理制度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总结和进一步的思考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