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稀有金属和少量金属论文--钼论文

浙江桐村钼(铜)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及其原生晕地球化学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23页
   ·选题来源与项目依托第9页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9-21页
     ·矿区概况第9页
     ·矿区地质背景及前人研究第9-12页
     ·斑岩型钼(铜)矿床研究现状第12-20页
     ·存在问题第20-21页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1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1页
     ·技术路线第21-22页
   ·完成工作量第22-23页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第23-25页
   ·大地构造背景第23页
   ·地层第23页
   ·构造第23页
     ·北东向构造第23页
     ·北北东向构造第23页
   ·岩浆活动第23-24页
   ·矿产第24-25页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第25-37页
   ·地层岩性及分布第25-26页
     ·寒武系西阳山组(∈_3x)第25页
     ·奥陶系第25-26页
     ·第四系(Q)第26页
   ·构造第26-29页
     ·NE 向断裂第26页
     ·NNE 向断裂第26-28页
     ·NW 向断裂第28页
     ·EW 向断裂第28-29页
   ·岩浆岩第29页
   ·围岩蚀变及矿化第29-30页
   ·矿床地质特征第30-37页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第30-31页
     ·矿石特征第31-32页
     ·围岩蚀变第32-35页
     ·蚀变带中脉体发育情况第35页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第35-37页
第4章 原生晕分带序列研究第37-45页
   ·矿区元素富集特征第37-38页
   ·改良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的基本原理第38-39页
   ·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的确定第39-43页
     ·计算线金属量第39页
     ·计算标准化数据值第39页
     ·根据分带指数值确定大致的分带序列第39-42页
     ·累加指数在轴向上的变化第42-43页
   ·原生叠加晕的成矿预测意义第43-45页
第5章 矿区成矿元素剖面特征第45-54页
   ·MN、SB、AU、AG、PB、ZN、CU、MO和 W 含量随深度变化特征第45-49页
   ·钼铜富集系数比值随深度变化特征第49-50页
   ·(W×BI×MO)/(CU×PB×ZN)累乘指标随深度变化特征第50-51页
   ·各个蚀变带中成矿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第51-52页
   ·微量元素在蚀变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第52-54页
第6章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统计分析第54-66页
   ·ZK008 孔矿石组分统计分析第54-58页
     ·主成分分析第54-57页
     ·聚类分析第57-58页
   ·ZK009 孔矿石组分统计分析第58-61页
     ·主成分分析第58-60页
     ·聚类分析第60-61页
   ·ZK010 孔矿石组分统计分析第61-66页
     ·主成分分析第61-62页
     ·聚类分析第62-66页
第7章 地球化学模型第66-68页
第8章 结论与讨论第68-75页
   ·讨论第68-74页
   ·结论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附表第80-82页
图版第82-85页
图版说明第85-86页
个人简历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繁昌县桃冲铁矿成矿流体研究
下一篇:平朔三号井工矿边邦开采区地表沉陷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