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问题提出 | 第11-16页 |
一、西北回族口头传统搜集整理和研究的成就 | 第11-15页 |
二、西北回族口头传统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学术概念 | 第16-17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二、相关问题及学术概念 | 第17页 |
第三节 本文的材料来源及框架结构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回族的神话问题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回族有无神话的学术论争 | 第19-22页 |
第二节 回族神话的“确认” | 第22-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西北回族传说与文化记忆 | 第27-45页 |
第一节 传说的种类 | 第27-39页 |
一、人物传说 | 第28-31页 |
二、历史传说 | 第31-33页 |
三、风物传说 | 第33-39页 |
第二节 西北回族特有传说——传奇 | 第39-44页 |
一、人神之间——强化特殊身份 | 第39-43页 |
二、“打开的天堂之门”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西北回族民间故事的“确认”与研究 | 第45-78页 |
第一节 生活故事 | 第46-52页 |
一、处世道德故事 | 第47-49页 |
二、机智人物故事 | 第49-51页 |
三、“回回识宝”故事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幻想故事 | 第52-56页 |
一、神奇婚姻故事 | 第52-53页 |
二、动物故事 | 第53-56页 |
三、鬼狐精怪 | 第56页 |
第三节 寓言的思想观念与口头叙事特征 | 第56-62页 |
一、类型诠释 | 第57-60页 |
二、口头叙事特征 | 第60-61页 |
三、回汉寓言比较 | 第61-62页 |
第四节 笑话的种类与文化内涵 | 第62-67页 |
一、幽默笑话 | 第62-64页 |
二、诙谐笑话 | 第64-65页 |
三、讽刺笑话 | 第65-67页 |
第五节 故事表演的生活语境 | 第67-76页 |
一、家庭生活语境 | 第67-70页 |
二、社会生活语境 | 第70-71页 |
三、“吃人婆婆”故事圈的发现 | 第71-74页 |
四、故事演述中的互动与民族风格 | 第74-76页 |
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西北回族“花儿” | 第78-90页 |
第一节 回族“花儿”研究述评及其文本考据 | 第78-82页 |
一、回族“花儿”研究述评 | 第78-81页 |
二、“花儿”文本考据 | 第81-82页 |
第二节 回族“花儿”的语言与音乐基因 | 第82-85页 |
一、多种语汇成份的糅合 | 第82-84页 |
二、域外音乐基因与本土音乐的融合 | 第84-85页 |
第三节 西河坝“花儿”表演 | 第85-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西北回族婚礼中的口头表演传统 | 第90-110页 |
第一节 宴席曲的“确认”与演唱程式 | 第90-99页 |
一、文本“确认”与研究现状 | 第90-93页 |
二、演唱程式 | 第93-97页 |
三、表演角色与规则 | 第97-99页 |
第二节 “贺哈来目”与“表针线” | 第99-109页 |
一、“贺哈来目”表演 | 第100-108页 |
二、“表针线”说唱 | 第108-109页 |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西北回族叙事诗的文化解读 | 第110-121页 |
第一节 叙事诗的“确认” | 第110-115页 |
一、求证《马五哥与尕豆妹》 | 第110-113页 |
二、《索菲娅诉苦》补遗 | 第113-115页 |
第二节 爱情叙事诗的文化意蕴 | 第115-119页 |
一、从个体经验到集体口述诗 | 第115-117页 |
二、回族女性的文化人格 | 第117-119页 |
第三节 田野随访:走近大山深处的回族女性 | 第119-120页 |
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七章 西北回族童谣 | 第121-132页 |
第一节 回族童谣的种类 | 第121-130页 |
一、游戏歌谣 | 第121-125页 |
二、故事歌谣 | 第125-126页 |
三、摇篮歌谣 | 第126-127页 |
四、讽喻歌谣 | 第127-128页 |
五、逗乐歌谣 | 第128-130页 |
第二节 童谣的社会作用 | 第130-131页 |
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八章 西北回族生活谚语 | 第132-141页 |
第一节 谚语中的思想文化 | 第132-138页 |
一、谚语中的传统道德伦理观 | 第132-136页 |
二、谚语中的知识体系 | 第136-138页 |
第二节 从汉族谚语看回族谚语 | 第138-140页 |
小结 | 第140-141页 |
结论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9页 |
附录 | 第149-170页 |
一、西北回族口头传统代表篇目及部分作品选录 | 第149-163页 |
(一) 散文类 | 第149-150页 |
(二) 韵文类 | 第150-151页 |
(三) 叙事诗 | 第151-163页 |
二、西北回族口头传统主要研究成果索引 | 第163-170页 |
(一) 回族口头传统著作 | 第163页 |
(二) 回族叙事诗《马五哥与尕豆妹》、《紫花儿》的学术论文 | 第163-164页 |
(三) 回族“花儿”专门研究论文 | 第164-166页 |
(四) 回族宴席曲学术论文 | 第166-167页 |
(五) 回族传说学术论文 | 第167-168页 |
(六) 回族民间故事学术论文 | 第168-169页 |
(七) 回族谚语学术论文 | 第169-170页 |
在校期间发表成果 | 第170-171页 |
致谢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