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税务和解制度的构建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我国现行税务约谈制度简介 | 第12-15页 |
(一) 税务约谈的阶段 | 第12页 |
(二) 税务约谈的对象 | 第12-13页 |
(三) 税务约谈的范围 | 第13页 |
(四) 税务约谈的过程 | 第13-14页 |
(五) 税务约谈结果的处理 | 第14页 |
(六) 税务约谈协议的效力 | 第14-15页 |
二、现行税务约谈制度与税务和解制度的区别 | 第15-17页 |
(一) 程序启动的单方性 | 第15页 |
(二) 税务约谈的范围过窄 | 第15-16页 |
(三) 约谈结果的效力不明确 | 第16页 |
(四) 税务约谈缺乏必要的法律监督 | 第16-17页 |
三、税务和解的理论可行性 | 第17-23页 |
(一) 税务和解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 行政和解的登场 | 第17-18页 |
2. 税收债权债务法律关系说的确立 | 第18-19页 |
(二) 税务和解不违反税收基本原则 | 第19-23页 |
1. 税务和解不违反税收法定主义 | 第19-21页 |
2. 税务和解不违反税收公平原则 | 第21-22页 |
3. 税务和解体现了税收效率原则 | 第22-23页 |
(三) 小结 | 第23页 |
四、国外的税务和解制度借鉴 | 第23-27页 |
(一) 美国税务和解制度简介 | 第24-26页 |
1. 和解的主体 | 第24页 |
2. 和解的法律依据 | 第24页 |
3. 和解的目的、功能 | 第24-25页 |
4. 税务和解的范围 | 第25页 |
5. 和解的法律效果 | 第25-26页 |
(二) 国外税务和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27页 |
1. 纳税义务人享有程序开启权 | 第26页 |
2. 税务和解的范围 | 第26-27页 |
3. 税务和解协议的效力 | 第27页 |
五、我国税务和解制度的构建 | 第27-41页 |
(一) 税务和解的实体法构建 | 第27-35页 |
1. 税务和解的主体 | 第27-29页 |
2. 税务和解的范围 | 第29-31页 |
3. 税务和解的权力(利)配置 | 第31-35页 |
(二) 税务和解的程序法构建 | 第35-41页 |
1. 税务和解的过程 | 第35-39页 |
2. 税务和解的监督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