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符号形成与现代演绎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 ·龙的起源始终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 第8-9页 |
| ·龙的发展脉络不很清晰 | 第9-10页 |
| ·与时俱进:龙文化的现代价值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当前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龙的起源 | 第15-22页 |
| ·实物原型说 | 第15-17页 |
| ·图腾合并说 | 第17-19页 |
| ·物候说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龙的形成和发展 | 第22-53页 |
| ·商代以前龙的萌芽——原龙纹 | 第22-24页 |
| ·商代——龙的真正形成 | 第24-27页 |
| ·西周至唐代龙的演变 | 第27-40页 |
| ·西周和东周龙的演变 | 第27-33页 |
| ·秦汉时代龙纹的变迁 | 第33-37页 |
| ·六朝时代龙纹的变迁 | 第37-40页 |
| ·唐代以后龙的演变 | 第40-53页 |
| ·隋唐时期龙纹的演变 | 第40-46页 |
| ·宋代的画龙理论与宋元时代的龙纹 | 第46-49页 |
| ·明清时代的龙纹 | 第49-53页 |
| 第四章 龙的符号形成与现代演绎 | 第53-74页 |
| ·龙与绘画、建筑和服饰 | 第53-59页 |
| ·龙与绘画 | 第53-55页 |
| ·龙与建筑 | 第55-57页 |
| ·龙与服饰 | 第57-59页 |
| ·龙与文学和民俗 | 第59-65页 |
| ·龙与文学 | 第59-61页 |
| ·龙与民俗 | 第61-65页 |
| ·龙成为中华民族的标识性文化符号 | 第65-68页 |
| ·符号的定义和标识性文化符号的特征 | 第65-66页 |
| ·龙的标识性文化符号特征 | 第66-68页 |
| ·龙文化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后的现代传播 | 第68-74页 |
| ·多媒体技术和传播媒介的概念 | 第68-70页 |
| ·龙文化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后的现代传播 | 第70-74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论文部分 | 第75-76页 |
| 专著部分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