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9页 |
·农民工 | 第13-14页 |
·社会保障 | 第14-17页 |
·社会保障体系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第20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20页 |
·调查与访谈法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2-25页 |
·本文的可能贡献 | 第22页 |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农民工社会保障理论基础 | 第25-43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5-27页 |
·旧福利经济学 | 第25-26页 |
·新福利经济学 | 第26-27页 |
·公平与效率 | 第27-30页 |
·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 第27-29页 |
·公平与效率 | 第29-30页 |
·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障制度 | 第30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理论基础 | 第30-38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 | 第30-31页 |
·公共财政理论 | 第31-32页 |
·和谐社会理论 | 第32-33页 |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 | 第33-38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第38-43页 |
·国外学者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 第38-39页 |
·国内学者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 第39-40页 |
·现有研究述评 | 第40-43页 |
第三章 国外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经验借鉴 | 第43-51页 |
·国外典型经验介绍 | 第43-46页 |
·英国和德国 | 第43-44页 |
·韩国和日本 | 第44-45页 |
·印度 | 第45-46页 |
·借鉴与启示 | 第46-51页 |
·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建设 | 第46页 |
·尽快消除制度障碍 | 第46-47页 |
·分类分层次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 第47页 |
·降低进入门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 第47页 |
·建立社保机构的联网查询 | 第47-48页 |
·私营机构的参与 | 第48-49页 |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苏州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 第51-61页 |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 | 第51-56页 |
·苏州市农民工基本情况 | 第51-54页 |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分析 | 第54-56页 |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 | 第56-61页 |
·社会保险制度 | 第56-57页 |
·社会福利 | 第57-60页 |
·医疗救助 | 第60-61页 |
第五章 苏州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分析 | 第61-73页 |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势 | 第61-62页 |
·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 第61页 |
·强大的经济支撑 | 第61-62页 |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 | 第62-65页 |
·参保率低 | 第62页 |
·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 | 第62-63页 |
·农民工社会保险转移通道不畅,关系难以衔接 | 第63-64页 |
·社会福利待遇低,难以享受到相关社会救助 | 第64页 |
·落户政策过于苛刻,形同虚设 | 第64-65页 |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影响因素 | 第65-69页 |
·主观因素 | 第65-67页 |
·客观因素 | 第67-69页 |
·完善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路径 | 第69-73页 |
·农民工方面 | 第69-70页 |
·政府方面 | 第70-73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73-77页 |
·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框架基本合理 | 第73页 |
·政策支持是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有力支撑 | 第73-74页 |
·政策建议 | 第74-75页 |
·执行分层次有重点逐步推进原则 | 第74-75页 |
·政府应推进相关配套制度改革 | 第75页 |
·研究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