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义话语下的世俗生存--都市文化语境中陪都电影价值诉求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第2章 绪论 | 第9-11页 |
第3章 战争的契机——陪都都市文化的繁荣 | 第11-20页 |
·抗日战争前重庆都市文化的萌芽 | 第11-13页 |
·陪都都市文化发展的动力学因素 | 第13-20页 |
·政治中心的正式确立 | 第13-14页 |
·经济基础的迅速发展 | 第14-15页 |
·文化素养的广泛提高 | 第15-17页 |
·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 | 第17-20页 |
第4章 双重诉求同构的陪都都市文化 | 第20-31页 |
·陪都都市文化的总体特征 | 第20-21页 |
·大众与精英的融合 | 第20-21页 |
·传统与摩登的结合 | 第21页 |
·陪都都市文化的历史话语 | 第21-31页 |
·显性的主流话语:抗日战争与民族主义 | 第21-26页 |
·隐抑的文化存在:"与抗战无关" | 第26-31页 |
第5章 陪都银幕上的双重奏鸣曲 | 第31-49页 |
·"单纯时代的精神传声筒":抗战电影 | 第31-37页 |
·大后方抗战电影的制作与宣传 | 第31-35页 |
·苏联电影的辅助宣传 | 第35-37页 |
·"心灵的沙发椅":娱乐电影 | 第37-41页 |
·好莱坞电影的半壁江山 | 第37-39页 |
·战争——无形中的票房号召力 | 第39-41页 |
·陪都电影产业的同构特点 | 第41-49页 |
·电影院 | 第41-43页 |
·电影期刊 | 第43-45页 |
·电影明星 | 第45-4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学术成果一览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