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械变形压力连接技术的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压力连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压力连接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压力连接技术及其质量检测概述 | 第17-25页 |
·压力连接技术 | 第17-18页 |
·压力连接概述 | 第17页 |
·压力连接技术的优势 | 第17-18页 |
·连接点质量及其失效形式 | 第18-21页 |
·压力连接点的质量参数 | 第18-20页 |
·连接点的失效模式 | 第20-21页 |
·连接点的质量检测方式 | 第21-23页 |
·压力连接质量监控系统的监控方法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压力连接质量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5-29页 |
·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25页 |
·系统的硬件框架 | 第25-27页 |
·控制器的选型 | 第25-26页 |
·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26-27页 |
·系统的软件框架 | 第27-28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27-28页 |
·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压力连接质量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9-42页 |
·基于ARM9 芯片的开发平台介绍 | 第29-31页 |
·S3C2440A芯片介绍 | 第29页 |
·开发平台电路介绍 | 第29-31页 |
·模拟量输入通道设计 | 第31-37页 |
·压力放大电路设计 | 第31-34页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滤波电路设计 | 第35-37页 |
·数字量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 第37-39页 |
·数字量扩展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数字量电气隔离电路设计 | 第38-39页 |
·PCB抗干扰设计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压力连接质量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2-74页 |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42页 |
·Bootloader的配置和编译 | 第42-44页 |
·Linux内核的裁剪和移植 | 第44-46页 |
·Linux设备驱动设计 | 第46-61页 |
·Linux驱动模型 | 第46-47页 |
·Linux下A/D驱动设计 | 第47-52页 |
·Linux下LCD驱动移植 | 第52-56页 |
·Linux下I2C驱动设计 | 第56-61页 |
·压力连接质量监控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第61-69页 |
·开发工具Qt以及qwt的介绍 | 第61-62页 |
·Qt/Embeded库的裁剪 | 第62页 |
·压力连接质量监控系统软件的功能分析和程序设计 | 第62-69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63-65页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65-66页 |
·图形显示模块 | 第66-68页 |
·系统控制模块 | 第68-69页 |
·压力连接质量监控方法及其软件实现 | 第69-73页 |
·基于包络线和窗口技术相结合的质量监控方法 | 第69-70页 |
·包络线监控方法的实现 | 第70-71页 |
·窗口技术监控方法的实现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74-85页 |
·系统测试 | 第74-77页 |
·实验设备介绍 | 第74-75页 |
·压力连接质量判断准则的建立 | 第75-77页 |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77-84页 |
·改变板件厚度 | 第77-79页 |
·改变板件材料 | 第79-80页 |
·改变模具参数 | 第80-83页 |
·模具不对中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