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视觉形态语义解读设计思维创意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创意思维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中国创意思维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创意思维发展研究 | 第12-13页 |
·相关工作 | 第13-14页 |
·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实践探索 | 第14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设计思维创意的内容 | 第14-15页 |
·设计思维创意的方法 | 第15页 |
·本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对视觉形态的认识 | 第17-24页 |
·引言 | 第17页 |
·视觉形态与视觉能力 | 第17-18页 |
·视觉感知形态的过程 | 第18-20页 |
·视觉感知光、色 | 第19页 |
·视觉感知形状 | 第19-20页 |
·视觉感知空间和体积 | 第20页 |
·作为传播媒介的视觉形态 | 第20-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视觉形态的语生成 | 第24-33页 |
·引言 | 第24页 |
·视觉形态的语义生成 | 第24-26页 |
·视觉形态的能指 | 第24-25页 |
·视觉形态的所指 | 第25-26页 |
·视觉形态的非语言符号特性 | 第26-31页 |
·注目率高 | 第26-28页 |
·影像直观 | 第28-29页 |
·视觉愉悦 | 第29-30页 |
·语义开放 | 第30-31页 |
·具有社会约束性的视觉形态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设计思维创意概述 | 第33-42页 |
·引言 | 第33页 |
·关于设计思维创意 | 第33-34页 |
·基于设计思维创意的五种思维模式 | 第34-38页 |
·循环联想思维 | 第34-35页 |
·转移联想思维 | 第35-36页 |
·发散联想思维 | 第36-37页 |
·逆向联想思维 | 第37-38页 |
·交叉联想思维 | 第38页 |
·激发设计师创意思维的重要性 | 第38-41页 |
·社会呼唤思维创新 | 第39页 |
·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视觉形态在设计思维创意中的应用 | 第42-56页 |
·引言 | 第42页 |
·矛盾元素异构 | 第42-44页 |
·置换异构 | 第42-43页 |
·矛盾空间异构 | 第43-44页 |
·负形创造及应用 | 第44-47页 |
·共生同构 | 第45-46页 |
·演变同构 | 第46页 |
·异物同构 | 第46-47页 |
·单体元素复构 | 第47-50页 |
·一元聚积重构 | 第48-49页 |
·多元聚积重构 | 第49页 |
·透叠重构 | 第49-50页 |
·寓意形态生成 | 第50-53页 |
·比喻 | 第50-51页 |
·暗喻 | 第51-52页 |
·悬念 | 第52-53页 |
·形态寓意生成 | 第53-55页 |
·一形多义 | 第53-54页 |
·一义多形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设计作品 | 第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获奖情况 (已颁发)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