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蛋白质概述 | 第11-14页 |
·蛋白质的结构和分类 | 第11-12页 |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 第12页 |
·血红蛋白的结构与生理作用 | 第12-13页 |
·胰蛋白酶的结构和生理作用 | 第13-14页 |
·蛋白质定量分析的意义及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蛋白质分析测试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血红蛋白的分析现状及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的意义及进展 | 第17-18页 |
·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意义 | 第17页 |
·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第17页 |
·荧光分析法在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5页 |
第二章 人血清中血红蛋白的分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 第25-32页 |
·引言 | 第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Hb-Ce(Ⅳ)体系的荧光光谱 | 第26页 |
·Hb-Ce(Ⅳ)体系的同步荧光光谱 | 第26-27页 |
·铈的用量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酸度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28页 |
·反应时间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校准曲线 | 第29-30页 |
·共存物质的影响 | 第30页 |
·样品分析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血红蛋白与抗生素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 | 第32-41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Hb-SDS-抗生素(四环素、金霉素、氯霉素)体系的荧光光谱 | 第33-34页 |
·猝灭机理探讨及猝灭常数的计算 | 第34-36页 |
·体系的紫外光谱 | 第36-37页 |
·抗生素与Hb主要相互作用力的判断 | 第37页 |
·荧光给体-受体间距离的确定 | 第37-39页 |
·同步荧光光谱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胰蛋白酶与生物碱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 | 第41-49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2页 |
·测定方法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Try-生物碱(咖啡因、茶碱)体系的荧光光谱 | 第42-43页 |
·猝灭机理及猝灭常数的测定 | 第43-44页 |
·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44-45页 |
·体系的热力学常数及作用力的判定 | 第45页 |
·咖啡因和茶碱分别与胰蛋白酶作用距离的求取 | 第45-46页 |
·体系的同步荧光光谱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五章 胰蛋白酶与对磺酸基杯芳烃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 | 第49-57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0页 |
·测定方法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体系的荧光光谱 | 第50-51页 |
·猝灭机理及猝灭常数的测定 | 第51-52页 |
·对磺酸基杯芳烃与Try体系的紫外光谱 | 第52-53页 |
·体系的热力学常数及作用力的判定 | 第53页 |
·荧光给体-受体间距离的求取 | 第53-54页 |
·体系的同步荧光光谱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