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刑事和解制度概述 | 第11-16页 |
·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 | 第11-13页 |
·刑事和解的概念 | 第11页 |
·刑事和解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11-13页 |
·国外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恢复正义理论 | 第13-14页 |
·叙说理论 | 第14页 |
·平衡理论 | 第14-16页 |
第2章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探析 | 第16-20页 |
·刑事和解制度的和谐价值 | 第16-18页 |
·刑事和解制度的效率价值 | 第18-20页 |
·有助于提高个案的解决效率 | 第18页 |
·有助于提高整体刑事司法效率 | 第18-19页 |
·有效的节约司法资源 | 第19-20页 |
第3章 我国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0-30页 |
·我国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 | 第20-23页 |
·在我国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20页 |
·能够兼顾当事人和国家的利益 | 第20-22页 |
·有利于真正实现刑罚目的 | 第22页 |
·是新形势下我国刑事司法政策的必然选择 | 第22-23页 |
·我国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 | 第23-30页 |
·我国具有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的法律基础 | 第23-24页 |
·我国具有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刑事政策基础 | 第24页 |
·我国具有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基础 | 第24-28页 |
·刑事和解制度不会成为强势群体逃避法律制裁的手段,也不会违背平等原则 | 第28-29页 |
·刑事和解与司法腐败没有必然的联系 | 第29-30页 |
第4章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设想 | 第30-43页 |
·与刑事和解制度相关的实体法律体系的构建 | 第30-34页 |
·确立与和解制度相匹配的刑罚体系 | 第30-33页 |
·设定刑事和解制度适用条件 | 第33-34页 |
·与刑事和解制度相关的程序制度构建 | 第34-39页 |
·确立青少年犯罪暂缓起诉制度 | 第34-35页 |
·明确适用刑事和解的诉讼阶段 | 第35-37页 |
·刑事和解的程序法条件 | 第37-38页 |
·刑事和解制度具体程序设计 | 第38-39页 |
·和解后犯罪人改造机制的设置 | 第39-40页 |
·对和解协议中有关赔偿数额的规范 | 第40-41页 |
·刑事和解程序监督机制构建 | 第41页 |
·对受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