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前言 | 第10-28页 |
·木薯概况 | 第10-15页 |
·木薯的概述 | 第10页 |
·木薯起源及其栽培区域 | 第10页 |
·木薯主要经济利用价值 | 第10-12页 |
·木薯产业化前景 | 第12-13页 |
·木薯育种现状 | 第13-15页 |
·分子标记的研究发展 | 第15-20页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原理及其种类 | 第15-16页 |
·SRAP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SRAP标记技术原理 | 第16页 |
·SRAP标记技术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EST-SSR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EST-SSR标记技术原理 | 第18-19页 |
·EST-SSR标记技术在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鉴别上的应用 | 第19页 |
·利用EST-SSR标记技术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 第19-20页 |
·关联分析的发展 | 第20-26页 |
·关联分析的概念 | 第20页 |
·关联分析的基础 | 第20-23页 |
·连锁不平衡的遗传学意义 | 第20-21页 |
·连锁不平衡的度量 | 第21-22页 |
·LD产生的原因及影响LD的因素 | 第22-23页 |
·关联分析的基本策略 | 第23-24页 |
·基于全基因组扫描的关联分析 | 第23-24页 |
·基于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 | 第24页 |
·关联分析在植物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QTL作图与关联分析的整合 | 第24-25页 |
·关联分析与功能基因组学相结合 | 第25-2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8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木薯性状的观察与测量 | 第28页 |
·分子标记引物 | 第28-31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1页 |
·木薯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 第31页 |
·PCR反应体系及电泳检测 | 第31-33页 |
·SRAP-PCR扩增反应 | 第32页 |
·SRAP-PCR程序 | 第32-33页 |
·EST-SSR反应体系 | 第33页 |
·EST-SSR-PCR程序 | 第33页 |
·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 | 第33-35页 |
·叶绿素提取方法 | 第35页 |
·数据处理 | 第35-38页 |
·数据整理 | 第35页 |
·遗传聚类数据 | 第35-36页 |
·连锁不平衡LD分析 | 第36页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36页 |
·关联分析 | 第36页 |
·农艺性状优异等位变异的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3页 |
·DNA的提取与质控 | 第38页 |
·SRAP标记的扩增多态性 | 第38-39页 |
·EST-SSR标记的扩增多态性 | 第39页 |
·品种群体的分子聚类分析 | 第39-42页 |
·基于SRAP上的遗传聚类 | 第39-40页 |
·基于EST-SSR的遗传聚类 | 第40-41页 |
·综合两种标记上的遗传聚类 | 第41-42页 |
·形态学聚类分析 | 第42-48页 |
·亲子相关分析 | 第48页 |
·群体标记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48-49页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49-50页 |
·多个农艺性状关联位点及优异等位变异分析 | 第50-53页 |
·与性状相关联的SRAP标记 | 第51页 |
·与性状相关联的EST-SSR标记 | 第51页 |
·农艺性状优异等位变异的分析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7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53页 |
·SRAP与EST-SSR的比较 | 第53-54页 |
·SRAP和EST-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 第54-55页 |
·木薯的连锁不平衡特点 | 第55页 |
·农艺性状关联等位基因分析 | 第55-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69页 |
附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