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绪论 东南亚华文诗歌中国想象的历史语境 | 第11-35页 |
| 第一节 东南亚华文诗歌中国想象的文化意义 | 第11-17页 |
| 第二节 东南亚华文诗歌中国想象的历史流变 | 第17-26页 |
| 第三节 东南亚华文诗歌中国想象的社会语境 | 第26-35页 |
| 第一章 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地理想象 | 第35-55页 |
| 第一节 江南与塞北的意象系统 | 第35-43页 |
| 第二节 古典与浪漫的场所精神 | 第43-47页 |
| 第三节 记忆与认同的感觉结构 | 第47-55页 |
| 第二章 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国族想象 | 第55-76页 |
| 第一节 国族想象的记忆重构 | 第57-66页 |
| 第二节 国族想象的爱国意识 | 第66-71页 |
| 第三节 国族想象的怀乡主题 | 第71-76页 |
| 第三章 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节日想象 | 第76-91页 |
| 第一节 节日想象的神话记忆 | 第76-80页 |
| 第二节 节日想象的味觉符号 | 第80-86页 |
| 第三节 节日想象的体化实践 | 第86-91页 |
| 第四章 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历史想象 | 第91-125页 |
| 第一节 抒情感怀的历史想象 | 第93-101页 |
| 第二节 抒情叙事的历史想象 | 第101-111页 |
| 第三节 后设解构的历史想象 | 第111-125页 |
| 结语 东南亚华文诗歌中国想象的身份属性 | 第125-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4-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