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 第11页 |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11-12页 |
·有利于古村落的保护,避免出现"空心村"、"空心镇" | 第12页 |
·有利于旅游开发的持续健康发展,带动三产,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益协调机制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古村落的概念 | 第18-19页 |
·古村落的定义 | 第18页 |
·关于古村落与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区别 | 第18-19页 |
·古村落与古镇区别 | 第19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介绍 | 第19-22页 |
·发展过程 | 第19-20页 |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第20页 |
·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实现和管理 | 第21-22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不足 | 第22页 |
·利益相关主体理论应用于古村落 | 第22-23页 |
·古村落产权分析 | 第22-23页 |
·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益主体理论 | 第23页 |
·古村落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类型 | 第23-25页 |
·古村落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23-24页 |
·古村落旅游利益相关者类型 | 第24-25页 |
·江山市古村落保护开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 | 第25-26页 |
·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 | 第26-27页 |
第3章 江山古村落开发旅游利益分配机制调研与分析 | 第27-31页 |
·江山旅游背景 | 第27页 |
·部门主导型——以江山清漾毛氏文化村、江郎山、廿八都古镇旅游开发为例 | 第27-28页 |
·现状介绍 | 第27-28页 |
·利益分配特征和绩效评价 | 第28页 |
·局限性分析 | 第28页 |
·企业主导型——以江山仙霞古道旅游开发为例 | 第28-29页 |
·现状介绍 | 第28-29页 |
·利益分配特征和绩效评价 | 第29页 |
·企业主导型模式局限性分析 | 第29页 |
·基层社区主导型——以江山和睦彩陶村旅游开发为例 | 第29-31页 |
·和睦村现状介绍 | 第29页 |
·利益分配特征和绩效评价 | 第29-30页 |
·局限性分析 | 第30-31页 |
第4章 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 | 第31-35页 |
·古村落保护开发中的博弈分析 | 第31页 |
·地方政府与投资开发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31页 |
·古村落社区(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31-32页 |
·古村落相关管理部门、投资开发企业之间与当地社区(居民)的博弈分析 | 第32页 |
·综合博弈状况分析 | 第32-35页 |
·境况结构分析法 | 第33-34页 |
·利益主体表达与协调机制 | 第34-35页 |
第5章 结论:构建和完善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益协调机制 | 第35-38页 |
·明确核心利益主体应有的定位 | 第35-36页 |
·利益协调机制创建的必要性 | 第36页 |
·畅通各方利益诉求沟通渠道 | 第36页 |
·明晰古村落中所有构成旅游要素资源的产权归属 | 第36-37页 |
·建立村民、社区的利益受损补偿机制 | 第37页 |
·政府回归管理者角色 | 第37-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