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清末小说中的女性想象(1902-1911)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9-45页
   ·时代的文化诉求:以新小说和新女性为重点第20-29页
     ·“小说界革命”的背景第20-21页
     ·新民:文学启蒙救国的新思路第21-24页
     ·新小说激发的女性想象第24-29页
   ·清末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第29-37页
     ·小说和女性在文化结构中的相似性第29-31页
     ·女国民和“新女性”:群和个人的冲突第31-34页
     ·新女性形象的脱序状态第34-37页
   ·清末趣味文学传统对性别想象的影响第37-45页
     ·新小说的新一轮繁荣第37-38页
     ·借新小说激发的文学娱乐功能第38-41页
     ·性别想象对现代文学非主流传统形成的作用第41-45页
第二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第45-89页
   ·侠义女豪杰第46-55页
     ·弱女不胜时代风寒第46-48页
     ·虚无党的榜样第48-50页
     ·追师传统女侠第50-52页
     ·粗俗化和豪杰气第52-55页
   ·男装的秋瑾第55-64页
     ·男装和男性气质第55-57页
     ·政治革命和家庭革命的双重目标第57-59页
     ·合群和姐妹情第59-61页
     ·过渡时代的特征第61-64页
   ·莘莘女学子第64-75页
     ·群贤先觉兴女学第64-66页
     ·女学的入学资格第66-68页
     ·女学的培养目标第68-73页
     ·想象是实绩之母第73-75页
   ·心比天高《黄绣球》第75-81页
     ·兴女学的想象之作第76-77页
     ·《黄绣球》的独具只眼第77-78页
     ·对女权声张和压抑的两面第78-80页
     ·一叶障目的女权意识第80-81页
   ·革命减恋爱第81-89页
     ·小我服从大我第81-83页
     ·小爱服从大爱第83-86页
     ·遗世独立的女性王国第86-89页
第三章 欢场里的个人奋斗第89-130页
   ·士女遇合传奇的终结第90-99页
     ·文人末路失知己第90-93页
     ·生活主张由自己第93-96页
     ·邪恶的符号第96-99页
   ·物欲迷人眼第99-107页
     ·靓妆倩服效妓家第99-101页
     ·笑贫不笑娼第101-103页
     ·尔虞我诈的风月场第103-106页
     ·物欲的两面性第106-107页
   ·欢场里的政治第107-117页
     ·官场后院通欢场第108-109页
     ·欢场如官场第109-112页
     ·游走在阶层的边缘第112-114页
     ·政治意识的渗透第114-117页
   ·傅彩云:个人解放的先锋第117-130页
     ·老中国的颓败第117-119页
     ·傅彩云:想象的集合体第119-122页
     ·因果报应:女性的报复第122-125页
     ·色情和革命意义第125-130页
第四章 三省其身出闺门第130-186页
   ·不为悦己容第130-142页
     ·保国强种废缠足第130-134页
     ·各花入各眼第134-137页
     ·女性气质的发现第137-142页
   ·女权遭遇女德第142-154页
     ·牌坊还没有倒塌第143-145页
     ·捧杀和打杀第145-149页
     ·旧道德和新文明第149-151页
     ·《芴山记》中半新不旧的女德第151-154页
   ·祛除迷信的魔障第154-163页
     ·女人迷信胜于男人的观念第154-156页
     ·庙里的丑行第156-158页
     ·回头是岸第158-160页
     ·破迷信中的迷信第160-163页
   ·迎拒难决西风吹第163-175页
     ·中西的性别之喻第163-166页
     ·偷师学文明第166-171页
     ·痛击侵略者第171-175页
   ·言情不只是两人的世界第175-186页
     ·用言情取代豪言壮语第175-178页
     ·理胜于情第178-181页
     ·从精英到通俗的立场转换第181-186页
第五章 踯躅崎路行未远第186-234页
   ·闺阁之外的世界第186-195页
     ·追求时尚中的自我表达第187-188页
     ·娱乐打破性别隔离第188-190页
     ·交际引入公共生活第190-191页
     ·走向外面的世界第191-195页
   ·“生利”的女性第195-203页
     ·职业意识的萌芽第195-196页
     ·传统劳动的发现第196-198页
     ·女性能力的开发第198-200页
     ·前瞻想象的贫弱第200-203页
   ·荡检逾闲的“新女性”第203-213页
     ·谁是“新女性”第204-206页
     ·男性的视角第206-208页
     ·“新女性”的困境第208-210页
     ·个人解放的先导者第210-213页
   ·女权乌托邦第213-223页
     ·女权的纸上谈兵第213-216页
     ·超现实的想象第216-219页
     ·遁世避走乌托邦第219-223页
   ·女性文学的佳作:《侠义佳人》第223-234页
     ·睹黑暗而思文明第224-226页
     ·晓光一线,渐进光明第226-228页
     ·洞识和俗见第228-231页
     ·女性众生相第231-234页
结语:想象可以有多远第234-239页
参考文献第239-242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242页

论文共2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楚辞意象之构成考论
下一篇:《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之渊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