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NHC催化分子内S_N2反应和Pd催化邻碳硼烷B(4,5)-H芳基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NHC简介第14-18页
        1.1.1 不饱和醛的极性反转反应第15页
        1.1.2 安息香缩合反应第15-16页
        1.1.3 Stetter反应第16页
        1.1.4 生成内酰胺的反应第16-17页
        1.1.5 环加成/成环反应第17-18页
    1.2 硼烷及碳硼烷简介第18-22页
        1.2.1 过渡金属活化碳硼烷B-H键第19-21页
        1.2.2 导向基第21-22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创新点第22-24页
第二章 理论方法简介第24-26页
第三章 NHC催化分子内S_N2'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和立体选择性的理论研究第26-42页
    3.1 前言第26-29页
    3.2 实验部分第29-30页
        3.2.1 模型选择第29页
        3.2.2 计算细节第29-3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0-41页
        3.3.1 反应机理第30-37页
            3.3.1.1 反应的初始步骤第30-33页
            3.3.1.2 “Breslow”稳定中间体的产生第33-36页
            3.3.1.3 不对称S_N2'反应形成C-C键第36-37页
            3.3.1.4 产物的生成和催化剂的再生第37页
        3.3.2 DBU和 NHCs的作用第37-41页
            3.3.2.1 DBU的作用第37-39页
            3.3.2.2 NHC的作用第39-41页
    3.4 总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无碱无催化剂条件下合成功能化的二氢苯并噁唑的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第42-56页
    4.1 前言第42-44页
    4.2 实验部分第44-45页
        4.2.1 模型选择第44页
        4.2.2 计算细节第44-4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5-54页
        4.3.1 可能的反应机理第45-48页
            4.3.1.1 反应的起始步第45-47页
            4.3.1.2 构象异构第47-48页
            4.3.1.3 苯并噁唑的形成第48页
        4.3.2 交叉反应第48-52页
            4.3.2.1 可能的反应机理第48-51页
            4.3.2.2 扭曲/相互作用能分析第51-52页
        4.3.3 取代基效应第52-53页
        4.3.4 基组的选择第53-54页
    4.4 结论第54-56页
第五章 Pd选择性催化邻碳硼烷B(4,5)-H芳基化的理论研究第56-72页
    5.1 前言第56-59页
    5.2 计算细节第5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9-72页
        5.3.1 B(4)-H键芳基化反应机理第59-68页
            5.3.1.1 配体交换第59-60页
            5.3.1.2 B(4)-H键的活化第60-62页
            5.3.1.3 氧化加成(Pd~Ⅱ→Pd~Ⅳ)第62-63页
            5.3.1.4 还原消除(Pd~Ⅳ→Pd~Ⅱ)第63页
            5.3.1.5 产物P1的生成和催化剂的循环再生第63-68页
        5.3.2 B(5)-H键的芳基化反应机理第68-70页
        5.3.3 总结第70-72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3页
个人简历及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强化酸性离子液体催化鱼油脂肪酸甘油酯乙酯化研究
下一篇:甘草酸的自组装螺旋纳米结构作为催化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