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超声强化酸性离子液体催化鱼油脂肪酸甘油酯乙酯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前言第10-12页
    1.1 课题背景第10页
    1.2 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2.1 多不饱和脂肪酸第12页
    2.2 鱼油脂肪酸第12-13页
    2.3 脂肪酸甘油酯乙酯化反应第13-14页
    2.4 脂肪酸甘油酯乙酯化工艺第14-16页
        2.4.1 酶催化第14页
        2.4.2 碱催化第14-15页
        2.4.3 酸催化第15页
        2.4.4 酸-碱两步法催化第15-16页
        2.4.5 催化剂选择第16页
    2.5 离子液体催化剂第16-18页
        2.5.1 离子液体第16-17页
        2.5.2 酸性离子液体及酸强度分析第17页
        2.5.3 酸性离子液体应用第17-18页
    2.6 超声波混合第18页
        2.6.1 超声波混合机理第18页
        2.6.2 超声波的应用第18页
    2.7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18-19页
        2.7.1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第18-19页
        2.7.2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应用第19页
    2.8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3章 鱼油原料理化性质分析第20-29页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0-21页
    3.2 鱼油原料理化性质第21-24页
        3.2.1 水分及可挥发物第21页
        3.2.2 酸价第21-22页
        3.2.3 皂化值第22页
        3.2.4 碘值第22页
        3.2.5 过氧化值第22-23页
        3.2.6 不皂化值第23页
        3.2.7 鱼油的理化性质第23-24页
    3.3 鱼油脂肪酸含量分析第24-28页
        3.3.1 脂肪酸的衍生化分析方法第24-25页
        3.3.2 脂肪酸定量分析方法第25页
        3.3.3 鱼油脂肪酸衍生化处理第25-26页
        3.3.4 鱼油脂肪酸低碳醇酯的定量分析第26页
        3.3.5 脂肪酸含景分析结果第26-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离子液体的合成及表征第29-46页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9-30页
    4.2 离子液体的合成第30-32页
        4.2.1 磺酸功能化咪唑/吡啶类离子液体的合成第30-31页
        4.2.2 氨基酸离子液体的合成第31-32页
    4.3 离子液体的结构与表征第32-43页
        4.3.1 核磁共振分析第32-40页
        4.3.2 红外光谱分析第40-43页
    4.4 离子液体酸强度分析第43-44页
    4.5 离子液体水含量分析第44-45页
    4.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鱼油脂肪酸乙酯化研究第46-56页
    5.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6-47页
    5.2 实验及评价方法第47-49页
        5.2.1 实验方法第47-48页
        5.2.2 评价指标第48-49页
    5.3 催化剂的影响第49-51页
    5.4 混合方式的影响第51页
    5.5 乙醇/鱼油质量比的影响第51-52页
    5.6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52-53页
    5.7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3-54页
    5.8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54-55页
    5.9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6章 酯交换反应体系界面性质的分子模拟第56-67页
    6.1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第56-60页
        6.1.1 分子力场的选取第56-57页
        6.1.2 数值解法的选取第57-59页
        6.1.3 系综的选取第59-60页
        6.1.4 技术细节第60页
    6.2 模拟细节第60-62页
        6.2.1 分子结构优化第60-61页
        6.2.2 分子动力学模拟细节第61-62页
    6.3 反应体系界面性质分析第62-65页
        6.3.1 反应体系的溶解性质第62-63页
        6.3.2 质量密度分析第63页
        6.3.3 数量密度分析第63-64页
        6.3.4 界面厚度及组成第64-65页
    6.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7.1 结论第67-68页
    7.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75页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响应聚合物氢键复合组装体构筑与阶段性药物释放应用
下一篇:NHC催化分子内S_N2反应和Pd催化邻碳硼烷B(4,5)-H芳基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