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59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电催化简介 | 第12-18页 |
1.2.1 电催化析氢反应 | 第13-14页 |
1.2.2 电催化析氧反应 | 第14-15页 |
1.2.3 电催化氧还原反应 | 第15-17页 |
1.2.4 其他电催化反应 | 第17-18页 |
1.3 电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8-35页 |
1.3.1 电催化剂火山图 | 第18-20页 |
1.3.2 贵金属电催化剂 | 第20-24页 |
1.3.3 非贵金属电催化剂 | 第24-32页 |
1.3.4 非金属电催化剂 | 第32-35页 |
1.4 低维钴基纳米电催化剂 | 第35-45页 |
1.4.1 零维纳米结构钴基电催化剂 | 第35-38页 |
1.4.2 一维纳米结构钴基电催化剂 | 第38-40页 |
1.4.3 二维纳米结构钴基电催化剂 | 第40-44页 |
1.4.4 三维纳米结构钴基电催化剂 | 第44-45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9页 |
第2章 同步辐射XAFS实验方法 | 第59-69页 |
2.1 同步辐射简介 | 第59-61页 |
2.2 XAFS简介 | 第61-65页 |
2.2.1 XAFS发展 | 第61-62页 |
2.2.2 XAFS两种理论 | 第62-65页 |
2.3 XAFS实验方法简介 | 第65-67页 |
2.3.1 透射模式 | 第65-66页 |
2.3.2 荧光模式 | 第66-67页 |
2.3.3 全电子产额模式 | 第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第3章 氮掺杂碳包裹钴纳米颗粒片状结构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69-87页 |
3.1 引言 | 第69-7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0-72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70页 |
3.2.2 样品合成 | 第70-71页 |
3.2.3 样品表征 | 第71页 |
3.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1-72页 |
3.3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72-81页 |
3.3.1 结构分析 | 第72-79页 |
3.3.2 电催化氧还原性能 | 第79-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第4章 钴铱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的电催化析氧性能研究 | 第87-104页 |
4.1 引言 | 第87-8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8-89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88页 |
4.2.2 样品合成 | 第88页 |
4.2.3 样品表征 | 第88页 |
4.2.4 电催化产氧测试 | 第88-89页 |
4.3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89-99页 |
4.3.1 结构分析 | 第89-93页 |
4.3.2 电催化析氧性能 | 第93-97页 |
4.3.3 电催化剂的结构重构 | 第97-9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第5章 Ti_3C_2T_x(MXene)上原位生长N-CNTs封装钴颗粒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104-119页 |
5.1 引言 | 第104-10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5-107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105页 |
5.2.2 样品合成 | 第105-106页 |
5.2.3 样品表征 | 第106页 |
5.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06-107页 |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07-113页 |
5.3.1 结构分析 | 第107-110页 |
5.3.2 电催化性能 | 第110-11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6.1 总结 | 第119-120页 |
6.2 展望 | 第120-12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