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基于BOTDA的分布式光纤监测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边坡安全监测的意义与研究现状第9-11页
        1.1.1 边坡安全监测的意义第9-10页
        1.1.2 国内外发展概况第10-11页
    1.2 .边坡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与手段第11-13页
        1.2.1 主要内容第11页
        1.2.2 主要手段第11-13页
    1.3 BOTDA技术在监测工程中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BOTDA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BOTDA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第14-15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5-18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本文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云南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边坡工程概况第18-25页
    2.1 工程简介第18页
    2.2 工程地质条件第18-20页
        2.2.1 地质构造第18-19页
        2.2.2 地层岩性第19页
        2.2.3 水文气象第19-20页
        2.2.4 地震效应第20页
    2.3 稳定性评价与建议第20-22页
        2.3.1 深路堑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第20页
        2.3.2 深路堑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第20-21页
        2.3.3 工程评价与建议第21-22页
    2.4 支护方案第22-24页
        2.4.1 设计标准第22页
        2.4.2 支护措施第22-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公路边坡数值模拟及稳定性分析第25-36页
    3.1 概述第25页
    3.2 模型计算参数第25-26页
        3.2.1 土体计算参数第25-26页
        3.2.2 锚杆计算参数第26页
        3.2.3 框架梁计算参数第26页
    3.3 分级支护边坡模型建立第26-28页
        3.3.1 基本假定第26-27页
        3.3.2 计算区域第27页
        3.3.3 边界条件第27页
        3.3.4 荷载条件第27-28页
    3.4 稳定性分析第28-34页
        3.4.1 塑性区分析第28-29页
        3.4.2 边坡位移分析第29-32页
        3.4.3 锚杆轴力分析第32页
        3.4.4 最大剪应变增量分析第32-33页
        3.4.5 安全系数分析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原理第36-45页
    4.1 概述第36-38页
        4.1.1 光纤的结构特性第36页
        4.1.2 光纤的机械特性及损耗第36-37页
        4.1.3 光纤的连接技术第37-38页
    4.2 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第38页
        4.2.1 光纤传感器的原理第38页
        4.2.2 光纤传感器的种类第38页
    4.3 基于BOTDA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原理第38-39页
        4.3.1 几种常见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第39页
        4.3.2 BOTDA监测技术原理第39页
    4.4 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第39-41页
        4.4.1 主要性能指标第40-41页
    4.5 光纤传感器的特点及DSTS技术指标第41-44页
        4.5.1 光纤传感器特点第41-42页
        4.5.2 DSTS分布式应变与温度分析仪(BOTDA)主要技术指标第42-44页
    4.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基于BOTDA的公路边坡监测工程应用第45-63页
    5.1 引言第45页
    5.2 监测相关依据第45-46页
    5.3 监测方案设计第46-51页
        5.3.1 边坡坡面应变监测第46-49页
        5.3.2 边坡深部位移监测第49-51页
    5.4 光纤布设施工工艺第51-55页
    5.5 监测结果分析第55-62页
        5.5.1 边坡表面变形监测结果分析第55-59页
        5.5.2 边坡深部变形监测结果分析第59-62页
    5.6 工程经验第62页
    5.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分布式光纤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第63-76页
    6.1 引言第63-65页
        6.1.1 传统人工监测与自动化在线监测的对比第63-64页
        6.1.2 现有电子传感类监测技术的不足第64页
        6.1.3 分布式光纤监测的优点第64-65页
    6.2 分布式光纤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第65-67页
        6.2.1 设计原则第65页
        6.2.2 设计目标第65-66页
        6.2.3 技术实现第66-67页
    6.3 分布式光纤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与组成第67-69页
        6.3.1 业务逻辑角度划分第67页
        6.3.2 数据流角度划分第67-68页
        6.3.3 空间分布划分第68页
        6.3.4 系统框架第68-69页
    6.4 监测数据分析软件简介第69-74页
        6.4.1 系统环境第69-70页
        6.4.2 软件系统主要功能第70-74页
    6.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6-80页
    7.1 结论第76-78页
    7.2 本文的创新点第78页
    7.3 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致谢第84-85页
作者简历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不同类型阻尼器的某超高层结构的减震效果对比与布置优化
下一篇:鄱阳湖水体悬浮颗粒物垂向分布及其对水体光学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