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世界论文

东盟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与中国企业的参与策略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引言第13-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4-16页
        1.2.1 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研究第14页
        1.2.2 对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的研究第14-15页
        1.2.3 对东盟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7-18页
        1.4.1 创新点第17页
        1.4.2 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智慧城市概念、建设内容与关键环节第18-29页
    2.1 智慧城市概念第18页
    2.2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第18-21页
        2.2.1 基础设施类:智慧交通第18-19页
        2.2.2 民生改善类:智慧医疗第19页
        2.2.3 社会治理类:智慧政务第19-20页
        2.2.4 生态服务类:智慧社区第20页
        2.2.5 产业升级类:智慧园区第20-21页
    2.3 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环节第21-29页
        2.3.1 产业链构成第21-23页
        2.3.2 智库联盟共享第23-26页
        2.3.3 标准化推进第26-29页
第3章 东盟主要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第29-37页
    3.1 新加坡——“智慧国计划”第29-31页
        3.1.1 发展概述第29-30页
        3.1.2 关键举措:大数据治国第30-31页
    3.2 马来西亚——“智慧城”第31-33页
        3.2.1 发展概述第31页
        3.2.2 关键举措:从中国引进技术第31-33页
    3.3 泰国——“泰国4.0”第33-35页
        3.3.1 发展概述第33-34页
        3.3.2 关键举措:智慧园区第34-35页
    3.4 越南——“2018~2025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第35-37页
        3.4.1 发展概述第35页
        3.4.2 关键举措:智慧城市试点第35-37页
第4章 中国企业参与东盟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及参与策略第37-54页
    4.1 政策背景及可行性分析第37-39页
        4.1.1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背景第37页
        4.1.2 中国企业参与东盟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第37-39页
    4.2 中国与东盟国家关键指数对比第39-47页
        4.2.1 “一带一路”信息化发展指数第39-40页
        4.2.2 中国与东盟国家“五通指数”第40-41页
        4.2.3 全球联接指数(GCI)第41-44页
        4.2.4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第44-45页
        4.2.5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第45-47页
    4.3 中国与东盟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比较第47-50页
        4.3.1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第47-48页
        4.3.2 中国智慧城市三大建设模式分析第48-49页
        4.3.3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东盟国家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第49-50页
    4.4 中国企业参与东盟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思考第50-54页
        4.4.1 “三聚蛛网式”发展路径第50-51页
        4.4.2 中国企业参与东盟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第51-54页
第5章 未来研究展望第54-56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54页
    5.2 未来研究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公司平台型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下一篇:我国电影产业成本影响因素、成本效益及其优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