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渊源 | 第13-18页 |
第一节 自身优秀素质是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原因 | 第13-15页 |
一、丰富的求学经历为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知识基础 | 第13-14页 |
二、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动力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社会环境影响是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外在原因 | 第15-18页 |
一、国内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 | 第15-16页 |
二、国际客观环境的影响 | 第16页 |
三、十月革命的影响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 | 第18-25页 |
第一节 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论战 | 第18-21页 |
一、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 第18-19页 |
二、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 第19-20页 |
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以高校、图书馆为平台进行宣传 | 第21-22页 |
一、以高校课堂为平台宣传马克思主义 | 第21页 |
二、以图书馆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 | 第21-22页 |
三、以社会团体为载体传扬马克思主义 | 第22页 |
第三节 撰写大量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 | 第22-25页 |
一、学习期间发表大量文章 | 第22-23页 |
二、北京大学任职期间发表大量文章 | 第23页 |
三、利用《每周评论》、《晨报副刊》等杂志发表大量文章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及现代启示 | 第25-36页 |
第一节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 | 第25-30页 |
一、宣传马克思主义,指明中国社会发展新方向 | 第25-26页 |
二、培养马克思主义生力军 | 第26-28页 |
三、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与创建工作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启示 | 第30-36页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第30-32页 |
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第32-34页 |
三、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是动力源泉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