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

太阳能耦合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第9-10页
        1.1.2 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第10-11页
        1.1.3 土壤源热泵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第11页
    1.2 地埋管季节性蓄热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地埋管季节性蓄热在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地埋管季节性蓄热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研究路线第13页
    1.5 本章小结第13-15页
第2章 太阳能季节性蓄热的工作机理第15-25页
    2.1 太阳能季节性蓄热技术的工作机理第15-16页
    2.2 太阳能储热技术第16页
    2.3 系统蓄热介质选择第16-17页
    2.4 集热器及储热水箱的选择及位置关系第17-19页
        2.4.1 太阳能集热器选择第17-18页
        2.4.2 蓄热水箱的选择第18页
        2.4.3 集热器与蓄热水箱间关系第18-19页
    2.5 集热系统循环及防冻控制第19页
    2.6 集热系统水泵功率计算第19-20页
    2.7 埋管材质及方式选择第20-21页
        2.7.1 常用的埋管形式第20-21页
        2.7.2 常用的埋管材质第21页
    2.8 浅层岩土基本结构第21-22页
    2.9 土壤顶部保温材料选择第22页
    2.10 本章小结第22-25页
第3章 地埋管换热器系统设计第25-29页
    3.1 Gambit软件介绍第25-26页
    3.2 Fluent软件介绍第26页
    3.3 地热换热器传热模型第26-27页
    3.4 热泵模型第27-28页
    3.5 建筑负荷计算第28页
    3.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第29-41页
    4.1 模型基本情况第29-30页
    4.2 理论基础第30-32页
    4.3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2-36页
        4.3.1 管内流体数学模型第32-34页
        4.3.2 土壤导热数学模型第34页
        4.3.3 初始条件第34-35页
        4.3.4 单U型管钻孔内传热的准三维模型第35-36页
    4.4 物理模型第36页
    4.5 网格划分第36-37页
    4.6 边界条件及耦合传热设置第37-39页
        4.6.1 边界条件设置第37-38页
        4.6.2 求解器设置第38页
        4.6.3 方程离散化第38-39页
    4.7 模拟过程介绍第39-40页
    4.8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地埋管换热器的模拟结果分析第41-55页
    5.1 第一年模拟结果分析第41-44页
    5.2 长期运行效果分析第44-49页
        5.2.1 土壤温度变化情况第44-48页
        5.2.2 土壤平衡状态分析第48-49页
    5.3 蓄热量、取热量分析第49-50页
    5.4 土壤取热、蓄热比分析第50-52页
    5.5 单位井深换热量计算第52-54页
    5.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计算第55-65页
    6.1 建筑具体情况第55-60页
    6.2 太阳能器面积计算第60-62页
    6.3 埋管深度计算第62页
    6.4 储热水箱容积计算第62-63页
    6.5 太阳能集热器流量计算第63页
    6.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7章 经济性分析第65-69页
    7.1 系统初投资第65页
    7.2 年运行费用第65-66页
    7.3 年经营成本费第66页
    7.4 采暖系统节能量第66页
    7.5 采暖系统节能费用第66页
    7.6 系统回收年限第66-69页
第8章 系统的环境效益第69-71页
    8.1 CO_2排放量第69页
    8.2 粉尘排放量第69-70页
    8.3 SO_2排放量第70页
    8.4 NO_x排放量第70页
    8.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流固耦合的风雨作用下张拉膜结构响应分析
下一篇:32Cr3MoVE渗氮轴承钢微观组织与疲劳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