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猪圆环病毒2型的研究进展 | 第13-39页 |
1 病毒的发现与基因结构 | 第13-18页 |
1.1 病毒的发现 | 第13页 |
1.2 病毒的形态学与理化特性 | 第13-14页 |
1.3 基因组结构与编码蛋白 | 第14-18页 |
1.3.1 ORF1编码蛋白 | 第15页 |
1.3.2 ORF2编码蛋白 | 第15-16页 |
1.3.3 ORF3编码蛋白 | 第16-17页 |
1.3.4 ORF4编码蛋白 | 第17页 |
1.3.5 ORF5编码蛋白 | 第17-18页 |
2 PCV2感染与致病性 | 第18-22页 |
2.1 PCV2感染及临床特征 | 第18-19页 |
2.1.1 PCV2亚临床感染 | 第18页 |
2.1.2 PCV2临床感染 | 第18-19页 |
2.2 PCV2的临床病症 | 第19-22页 |
2.2.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 第19页 |
2.2.2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 | 第19-20页 |
2.2.3 PCV2相关性肠炎 | 第20页 |
2.2.4 PCV2相关性肺炎 | 第20页 |
2.2.5 繁殖障碍 | 第20页 |
2.2.6 PCV2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病(CNS) | 第20-22页 |
3 疫苗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3.1 灭活疫苗 | 第22-23页 |
3.2 修饰的弱毒活疫苗 | 第23页 |
3.3 亚单位疫苗 | 第23-25页 |
3.3.1 重组杆状病毒亚单位疫苗 | 第23-24页 |
3.3.2 酵母表达系统亚单位疫苗 | 第24页 |
3.3.3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亚单位疫苗 | 第24-25页 |
3.4 活载体疫苗 | 第25页 |
3.5 DNA疫苗 | 第25-26页 |
3.6 标记疫苗 | 第26页 |
3.7 表位疫苗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9页 |
第二章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 第39-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7页 |
1.1 主要试剂与材料 | 第40页 |
1.2 基因合成与引物设计 | 第40-41页 |
1.2.1 ORF2基因的密码子优化 | 第40页 |
1.2.2 引物设计 | 第40-41页 |
1.3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1-44页 |
1.3.1 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41-42页 |
1.3.2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 第42页 |
1.3.3 回收产物与表达载体双酶切 | 第42-43页 |
1.3.4 目的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 | 第43页 |
1.3.5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3页 |
1.3.6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43-44页 |
1.3.7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4页 |
1.4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44-45页 |
1.5 重组蛋白的SDS-PAGE分析 | 第45页 |
1.6 重组蛋白的Western-Blot鉴定 | 第45-46页 |
1.7 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46页 |
1.7.1 镍柱亲和层析纯化32a-Capm蛋白 | 第46页 |
1.7.2 硫酸铵法纯化pRSET-Capm和28a-Capm蛋白 | 第46页 |
1.8 夹心ELISA检测抗原反应性 | 第46-47页 |
2 结果 | 第47-51页 |
2.1 人工合成密码子优化后的Cap基因 | 第47-48页 |
2.2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8-49页 |
2.3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 第49-50页 |
2.4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50页 |
2.5 夹心ELISA测定重组蛋白抗原性 | 第50-51页 |
3 讨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第三章 猪圆环病毒2型Cap-生长抑素融合蛋白原核表达与免疫特性研究 | 第57-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1.1 主要试剂与材料 | 第58页 |
1.2 Capm和Capm-SS基因的扩增 | 第58-59页 |
1.2.1 引物设计 | 第58-59页 |
1.2.2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59页 |
1.3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59-60页 |
1.3.1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59页 |
1.3.2 回收产物与表达载体双酶切 | 第59-60页 |
1.3.3 目的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 | 第60页 |
1.3.4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60页 |
1.4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 第60-61页 |
2 动物试验 | 第61-63页 |
2.1 疫苗的制各 | 第61页 |
2.2 小鼠试验 | 第61页 |
2.3 PCV2抗体检测 | 第61-62页 |
2.4 Real-time PCR检测脾脏内PCV2载量 | 第62页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2-63页 |
3 结果 | 第63-66页 |
3.1 重组蛋白表达与鉴定 | 第63-65页 |
3.1.1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63页 |
3.1.2 重组蛋白表达与SDS-PAGE分析 | 第63-64页 |
3.1.3 重组蛋白Western Blot鉴定 | 第64-65页 |
3.2 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 | 第65-66页 |
3.2.1 PCV2 ELISA抗体水平 | 第65页 |
3.2.2 免疫小鼠增重变化 | 第65-66页 |
3.2.3 攻毒后PCV2核酸水平测定 | 第66页 |
4 讨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第四章 不同佐剂对猪圆环病毒2型Cap重组蛋白免疫特性的影响 | 第71-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2-75页 |
1.1 主要试剂与材料 | 第72页 |
1.2 疫苗的制备 | 第72-73页 |
1.3 小鼠免疫保护试验 | 第73页 |
1.4 血清中PCV2抗体检测 | 第73页 |
1.5 血清中和抗体检测 | 第73-74页 |
1.6 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试验 | 第74页 |
1.7 Real-time PCR检测脾脏内PCV2载量 | 第74页 |
1.8 数据统计分析 | 第74-75页 |
2 结果 | 第75-77页 |
2.1 ELISA抗体水平 | 第75页 |
2.2 中和抗体水平 | 第75-76页 |
2.3 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试验 | 第76页 |
2.4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 第76-77页 |
3 讨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全文总结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