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论利益结构变迁下的中国立法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4-26页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意义第14-18页
        (一)研究背景第14-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8-22页
        (一)中外利益理论研究第18-20页
        (二)利益的立法整合研究第20-22页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22-24页
        (一)研究方法第22-23页
        (二)研究思路第23-24页
    四、研究重点和研究难点第24-26页
        (一)研究重点第24页
        (二)研究难点第24-26页
第一章 利益与立法的一般理论第26-36页
    第一节 利益结构与利益结构变迁第26-31页
        一、利益和利益结构第26-30页
        二、利益结构变迁路径及制约因素第30-31页
    第二节 立法与利益的关系第31-36页
        一、利益对立法的决定性作用第31-34页
        二、立法对利益的调整性作用第34-36页
第二章 利益结构变迁与立法整合第36-56页
    第一节 立法中利益协调的起因、表现及原则第36-47页
        一、利益结构“异变”对利益博弈的有序化诉求第36-38页
        二、现代立法中利益选择与整合的特点及原则第38-43页
        三、利益群体影响立法的主要方式及规制第43-47页
    第二节 现代立法完成利益衡量的几个关键环节第47-51页
        一、利益识别环节第48-49页
        二、利益选择环节第49-50页
        三、利益整合环节第50-51页
    第三节 确保立法实现利益整合的几个重要机制第51-56页
        一、诉求表达机制第51-52页
        二、权益保障机制第52-53页
        三、利益协调机制第53-54页
        四、矛盾调处机制第54-56页
第三章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变迁及立法实践第56-109页
    第一节 1949—1955年利益结构变迁模式及立法实践第56-66页
        一、趋向集中的分散型利益结构确立第56-59页
        二、标志性立法及对利益结构的影响第59-66页
    第二节 1956—1976年利益结构变迁模式及立法实践第66-75页
        一、均等化较高、单一集中的利益结构形成第66-71页
        二、标志性立法及对利益结构的影响第71-74页
        三、“文革”打断法治建设进程第74-75页
    第三节 1979年—至今利益结构变迁及相应的立法实践第75-97页
        一、整体性利益结构瓦解第75-77页
        二、弥散性不平等向累积性不平等结构转变第77-83页
        三、标志性立法及其对利益结构的影响第83-97页
    第四节 利益结构变迁过程中立法所呈现的基本特点第97-109页
        一、利益结构变迁带动立法进步第97-101页
        二、利益变迁多由政府主导立法背书第101-104页
        三、立法的自治性随利益变迁日益增强第104-106页
        四、立法过程中利益博弈仍极其有限第106-109页
第四章 现阶段中国利益结构变迁特征与立法整合存在的问题第109-130页
    第一节 现阶段利益结构的主要特征第109-114页
        一、利益分配差距依然很大第109-110页
        二、利益矛盾经常化第110-111页
        三、利益冲突群体化第111-113页
        四、利益心理失衡化第113-114页
    第二节 当前中国利益结构存在的问题第114-120页
        一、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失衡第114-116页
        二、虚拟经济繁荣与实体经济萎缩第116-117页
        三、政商间大量存在的“利益输送”第117-119页
        四、利益博弈中“丛林法则”泛滥第119-120页
    第三节 利益结构变迁导致立法问题凸显第120-130页
        一、现行立法对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不够第120-122页
        二、立法过程缺乏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第122-125页
        三、立法过程中部门利益化倾向严重第125-127页
        四、利益集团立法游说活动缺乏制度规范第127-130页
第五章 以公平、合理的立法体制统领当代利益结构变迁第130-154页
    第一节 立法在利益整合中应持有的基本原则第130-137页
        一、面向利益结构变迁是立法的基点第130-132页
        二、培养有序博弈意识是立法的底蕴第132-134页
        三、截断违法利益输送是立法的关键第134-135页
        四、维护保障公共利益是立法的根本第135-137页
    第二节 立法推进利益结构合理化的路径选择第137-142页
        一、立法预测及规划中正确识别各方利益第137-138页
        二、立法审议与决策中为利益表达提供畅通渠道第138-140页
        三、构建立法公众意见反馈机制第140页
        四、立法结果应是利益选择协调的最优方案第140-142页
    第三节 十八大以来立法整合利益结构案例检视第142-154页
        一、首次出台产权保护的顶层设计第142-144页
        二、修订行政诉讼法:破解“民告官”三难问题第144-147页
        三、反腐败立法:截断利益输送"暗道"第147-149页
        四、修改《立法法》: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第149-154页
结论第154-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59页
后记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障碍战略系统工程研究--基于战略哲学视野
下一篇:论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梅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