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洛姆的积极自由思想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一)选题缘由及价值 | 第10-11页 |
1.选题缘由 | 第10页 |
2.选题价值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文本阅读法 | 第12页 |
2.比较分析法 | 第12-13页 |
(四)创新点 | 第13页 |
1.内容创新 | 第13页 |
2.方法创新 | 第13页 |
一、弗洛姆积极自由思想的社会背景及理论渊源 | 第13-20页 |
(一)弗洛姆积极自由思想的社会背景 | 第13-15页 |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第13-14页 |
2.法西斯主义与集权主义 | 第14页 |
3.两次世界大战 | 第14-15页 |
4.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和社会危机 | 第15页 |
(二)弗洛姆积极自由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5-20页 |
1.犹太教救世情怀和弥赛亚思想 | 第15-16页 |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自由观 | 第16-18页 |
3.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自由思想 | 第18-20页 |
二、弗洛姆积极自由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0-30页 |
(一)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分 | 第20-23页 |
1.近代自由思想的确立 | 第20-22页 |
2.弗洛姆对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界定 | 第22-23页 |
(二)逃避自由的批判分析 | 第23-26页 |
1.逃避自由的原因 | 第23-24页 |
2.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 第24-26页 |
(三)积极自由的实现 | 第26-30页 |
1.自发的爱 | 第27-28页 |
2.创造性活动 | 第28页 |
3.建立健全的社会 | 第28-30页 |
三、弗洛姆与马克思的自由思想的比较 | 第30-38页 |
(一)关于人的看法 | 第30-35页 |
1.关于人的本质 | 第31-33页 |
2.关于人的异化 | 第33-35页 |
(二)关于自由的看法 | 第35-38页 |
1.关于积极自由的认识 | 第35-36页 |
2.关于积极自由的实现路径 | 第36-38页 |
四、弗洛姆积极自由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8-43页 |
(一)弗洛姆积极自由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38-39页 |
1.从心理学视角探索自由 | 第38页 |
2.拓展了社会批判和劳动异化理论 | 第38-39页 |
3.创立批判资本主义的新的视角 | 第39页 |
(二)弗洛姆积极自由思想的实践价值 | 第39-41页 |
1.重视人的自发性活动 | 第39-40页 |
2.协调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 第40-41页 |
3.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 第41页 |
(三)弗洛姆积极自由思想的局限性 | 第41-43页 |
1.过分夸大心理因素的作用 | 第41-42页 |
2.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空想性 | 第42页 |
3.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不彻底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