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益保护前置之正当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法益保护前置化概述及其争议 | 第11-19页 |
第一节 法益保护前置化概述 | 第11-13页 |
一、法益保护前置化的特征 | 第11-12页 |
二、法益保护前置化的演化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法益保护前置化国内立法及争论 | 第13-19页 |
一、法益保护前置化国内立法体现 | 第13-16页 |
二、法益保护前置化的争论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法益保护前置化的根据 | 第19-34页 |
第一节 法益理论的发展倾向 | 第19-25页 |
一、法益内涵去实体化 | 第20-21页 |
二、法益范围向集体法益蔓延 | 第21-23页 |
三、非人本思维法益观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法益保护原则的困境 | 第25-30页 |
一、法益解释机能的障碍 | 第25-27页 |
二、法益批判机能的丧失 | 第27-28页 |
三、法益原则难以维系的症结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法益原则维系的出路——功能化解读 | 第30-34页 |
第三章 法益保护前置化的类型 | 第34-42页 |
第一节 抽象危险犯的争议问题 | 第34-39页 |
一、抽象危险犯的根据 | 第34-36页 |
二、抽象危险犯的适用范围 | 第36-38页 |
三、抽象危险犯的限制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危险犯扩张的必要性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法益保护前置化的规范路径 | 第42-45页 |
第一节 法益保护前置化的适用界限 | 第42-44页 |
一、对法益的考察与评估 | 第42-43页 |
二、运用反证限缩处罚范围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法益保护前置化的出路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