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环境因子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4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蓝藻水华的危害第15-16页
    1.3 伪鱼腥藻概述及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1 伪鱼腥藻生物学概述第16页
        1.3.2 伪鱼腥藻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 环境因子对藻类生长生理的影响第17-19页
        1.4.1 氮磷浓度对藻类生长生理的影响第17-18页
        1.4.2 ph对藻类生长生理的影响第18页
        1.4.3 光照对藻类生长生理的影响第18-19页
        1.4.4 温度对藻类生长生理的影响第19页
    1.5 叶绿素荧光的产生原理及应用第19-22页
        1.5.1 叶绿素荧光的产生第19-20页
        1.5.2 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第20-21页
        1.5.3 快速光响应曲线第21-22页
        1.5.4 叶绿素荧光技术的应用第22页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22-24页
        1.6.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6.2 研究意义第23页
        1.6.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24页
        2.1.1 藻种的选择第24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4页
    2.2 试验预处理第24-25页
        2.2.1 藻种的培养与接种第24-25页
        2.2.2 bg11培养基的配制第25页
    2.3 试验分析方法第25-27页
        2.3.1 藻液吸光度OD_(665)的测定第25-26页
        2.3.2 叶绿素a(Chla)含量的测定第26页
        2.3.3 类胡萝卜素(Car)的测定第26页
        2.3.4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26页
        2.3.5 数据处理方法第26-27页
第三章 氮磷浓度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27-40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3.2.1 试验材料第27页
        3.2.2 试验条件第27-28页
        3.2.3 分析方法第28-2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9-37页
        3.3.1 氮浓度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第29-31页
        3.3.2 磷浓度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第31-32页
        3.3.3 伪鱼腥藻生长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第32-35页
        3.3.4 不同氮、磷浓度下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Car/Chla)变化情况第35-36页
        3.3.5 不同磷浓度下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变化情况第36-37页
    3.4 讨论第37-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水体ph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40-47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0页
        4.2.1 试验材料第40页
        4.2.2 试验条件第40页
        4.2.3 分析方法第4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0-44页
        4.3.1 ph对伪鱼腥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4.3.2 试验期间ph动态变化情况第41-42页
        4.3.3 ph对伪鱼腥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42-44页
    4.4 讨论第44-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光照强度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47-53页
    5.1 引言第4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5.2.1 试验材料第47页
        5.2.2 试验条件第47页
        5.2.3 分析方法第47-48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8-51页
        5.3.1 光照强度对伪鱼腥藻OD_(665)及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第48页
        5.3.2 光照强度对伪鱼腥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48-50页
        5.3.3 光照强度对伪鱼腥藻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的影响第50-51页
    5.4 讨论第51-52页
    5.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温度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53-58页
    6.1 引言第53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53页
        6.2.1 试验材料第53页
        6.2.2 试验条件第53页
        6.2.3 分析方法第53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53-56页
        6.3.1 温度对伪鱼腥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第53-54页
        6.3.2 温度对伪鱼腥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54-56页
    6.4 讨论第56-57页
    6.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58-60页
    7.1 结论第58-59页
    7.2 建议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雾霾成因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厌氧混合填埋过程中重金属溶出规律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