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论文--胰岛疾病论文--糖尿病性昏迷及其他并发症论文

异甜菊醇钠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表第16-21页
第一章 绪论 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机制与药物研发现状第21-43页
    1.1 概述第21-22页
    1.2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特征与诊断第22-25页
        1.2.1 结构变化第22-23页
        1.2.2 功能变化第23-24页
        1.2.3 诊断方法第24-25页
    1.3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第25-35页
        1.3.1 病理因素第25-28页
        1.3.2 分子信号通路第28-32页
        1.3.3 代谢紊乱及调控信号通路第32-35页
    1.4 针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药物开发第35-39页
        1.4.1 流行病学与治疗难题第35页
        1.4.2 现有治疗药物第35-37页
        1.4.3 新型药物研发第37-39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第39-42页
    1.6 总结与展望第42-43页
第二章 大鼠一型糖尿病性心肌病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43-60页
    2.1 前言第43-4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6-53页
        2.2.1 动物第46页
        2.2.2 试剂第46-47页
        2.2.3 仪器设备第47-48页
        2.2.4 耗材第48页
        2.2.5 一型糖尿病模型构建第48页
        2.2.6 血糖浓度测定第48-49页
        2.2.7 动物分组第49页
        2.2.8 活体动物血液动力学和心功能检测第49页
        2.2.9 内脏分离与血浆制备第49-50页
        2.2.10 组织学分析第50-51页
        2.2.11 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检测第51-53页
        2.2.12 数据统计第53页
    2.3 结果第53-57页
        2.3.1 糖尿病心肌病的肥大和纤维化改变第53-54页
        2.3.2 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心功能下降第54-55页
        2.3.3 糖尿病心肌病变的肥大和纤维化标志物的变化第55-57页
    2.4 讨论第57-59页
        2.4.1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动物模型第57-58页
        2.4.2 大鼠一型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病模型第58-59页
    2.5 本章总结第59-60页
第三章 异甜菊醇钠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保护作用第60-108页
    3.1 前言第6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60-74页
        3.2.1 试剂、药液与耗材第60-61页
        3.2.2 本研究用到的试剂盒清单第61-62页
        3.2.3 PCR引物第62-63页
        3.2.4 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试剂第63-64页
        3.2.5 仪器第64页
        3.2.6 动物造模与检测等第64页
        3.2.7 分组与给药第64页
        3.2.8 体重与生理常数测定第64-65页
        3.2.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第65-67页
        3.2.10 组织总抗氧化(T-AOC)能力第67页
        3.2.11 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第67页
        3.2.12 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检测第67-68页
        3.2.13 组织丙二醛(MDA)浓度测定第68-69页
        3.2.14 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检测第69页
        3.2.15 血浆甘油三酯(TG)分析第69页
        3.2.16 血浆总胆固醇(T-CHO)检测第69-70页
        3.2.17 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测定第70页
        3.2.18 血清肌酐(Cr)测定第70页
        3.2.19 血尿氮(BUN)检测第70页
        3.2.20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第70-71页
        3.2.21 蛋白裂解与浓度测定第71页
        3.2.22 蛋白电泳与杂交(SDS-PAGE/Western blotting)第71-73页
        3.2.23 免疫组化染色(IHC)第73-74页
        3.2.24 数据分析与统计第74页
    3.3 结果第74-99页
        3.3.1 糖尿病引起大鼠体重下降及STVNa对体重的影响第74-75页
        3.3.2 血糖浓度第75页
        3.3.3 血浆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第75-76页
        3.3.4 STVNa提高心肌组织内ATP水平第76-77页
        3.3.5 糖尿病对心功能的影响及药物的保护作用第77-79页
        3.3.6 STVNa可有效抑制糖尿病引起的心肌肥大第79-81页
        3.3.7 STVNa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纤维化第81-83页
        3.3.8 STVNa可降低糖尿病引起的氧化应激第83-87页
        3.3.9 STVNa可显著抑制糖尿病引起的炎症反应第87-91页
        3.3.10 STVNa对血脂代谢无显著影响第91-92页
        3.3.11 STVNa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与肝功能下降第92-93页
        3.3.12 STVNa不影响糖尿病导致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第93-94页
        3.3.13 药物作用的分子信号通路检测第94-96页
        3.3.14 异甜菊醇钠对正常大鼠的影响第96-99页
    3.4 讨论第99-106页
        3.4.1 糖尿病心肌病变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第99-101页
        3.4.2 STVNa对糖尿病大鼠机体代谢及内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第101-102页
        3.4.3 STVNa分子作用机制的初步分析第102-103页
        3.4.4 异甜菊醇与血糖、胰岛素及糖尿病第103-104页
        3.4.5 异甜菊醇钠的安全性第104-105页
        3.4.6 糖尿病性心肌病药物开发第105-106页
    3.5 本章总结第106-108页
第四章 异甜菊醇钠对高葡萄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第108-143页
    4.1 前言第108-10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109-118页
        4.2.1 试剂第109-110页
        4.2.2 耗材第110-111页
        4.2.3 仪器设备第111页
        4.2.4 细胞培养、传代与计数第111页
        4.2.5 高糖培养细胞的分组与药物处理第111-112页
        4.2.6 细胞活力测定第112-113页
        4.2.7 细胞内ROS水平检测第113页
        4.2.8 细胞裂解液的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第113页
        4.2.9 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第113-114页
        4.2.10 总RNA提取、逆转录与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第114页
        4.2.11 蛋白提取纯化与浓度测定第114-115页
        4.2.12 蛋白电泳与Western杂交分析第115页
        4.2.13 细胞能量代谢仪测定心肌细胞糖酵解第115-116页
        4.2.14 糖酵解及氧化磷酸化抑制与药物作用研究第116-117页
        4.2.15 核酸干扰(RNAi)检测第117-118页
        4.2.16 数据统计第118页
    4.3 结果第118-135页
        4.3.1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H9c2细胞活力的影响第118-119页
        4.3.2 STVNa对高糖抑制的H9c2细胞活力的作用第119页
        4.3.3 STVNa显著抑制高糖引起的细胞膜损伤第119-120页
        4.3.4 STVNa对过氧化氢抑制的H9c2细胞活力的作用第120-121页
        4.3.5 STVNa及TMZ对正常H9c2细胞活力的影响第121-122页
        4.3.6 STVNa有效抑制高葡萄糖引起的H9c2细胞肥大和纤维化第122-124页
        4.3.7 STVNa抑制高糖引起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第124-127页
        4.3.8 STVNa有效抑制高葡萄糖诱导的H9c2细胞炎症基因的表达第127页
        4.3.9 STVNa对RAGE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第127-128页
        4.3.10 STVNa抑制、TMZ激活糖尿病性心肌病激活的ERK信号通路第128-129页
        4.3.11 STVNa及TMZ抑制糖尿病性心肌病激活的NF-κB信号通路第129页
        4.3.12 TMZ显著激活AMPK信号通路第129-130页
        4.3.13 STVNa和TMZ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保护心肌细胞第130-131页
        4.3.14 STVNa和TMZ对ROS相关的TRPC3/Nox-2的影响第131-132页
        4.3.15 STVNa及TMZ对糖酵解的影响第132-134页
        4.3.16 STVNa及TMZ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第134-135页
    4.4 讨论第135-141页
        4.4.1 高糖培养心肌细胞引起的信号通路改变第135-136页
        4.4.2 STVNa及TMZ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信号转导紊乱的作用第136-138页
        4.4.3 不同条件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及药物的保护作用第138-139页
        4.4.4 STVNa对葡萄糖吸收与代谢作用的分析第139-141页
        4.4.5 体外细胞模型作为DCM研究的局限性第141页
    4.5 本章总结第141-143页
结论与展望第143-148页
    结论第143-144页
    创新之处第144-145页
    展望第145-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3-164页
致谢第164-166页
附件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TVNa对大鼠心肌肥大的保护作用及钙稳态调节机制研究
下一篇:早期暂时性听力剥夺损伤大鼠的空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