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9-11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一) 诚信 | 第11-12页 |
(二) 会计诚信 | 第12页 |
(三) 公共伦理 | 第12-13页 |
三 文献查阅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 相关文献查阅 | 第13-15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概述 | 第15-17页 |
四 遵循公共伦理是会计诚信的本质属性 | 第17-20页 |
(一) 会计内含公共伦理属性特征 | 第17-18页 |
(二)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遵循公共伦理规范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会计人员诚信现状 | 第20-26页 |
一 会计人员诚信基本概况 | 第20-21页 |
二 会计人员诚信缺失的表现 | 第21-24页 |
(一) 编造虚假账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人为调节利润 | 第22页 |
(二) 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 | 第22-23页 |
(三) 虚构、虚设各种经营行为 | 第23页 |
(四) 利用关联方交易方式操纵利润及资产重组创造利润 | 第23-24页 |
三 会计人员诚信缺失案例 | 第24-26页 |
(一) 侵吞社保基金,危及百姓利益 | 第24页 |
(二) 会计人员集体贪污案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会计人员诚信缺失的公共伦理视角原因剖析 | 第26-31页 |
一 会计人员诚信建设中对公共伦理认识不到位 | 第26页 |
二 会计人员诚信缺失的经济因素 | 第26-27页 |
(一) 主观上,会计人员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 | 第26-27页 |
(二) 客观上,会计人员屈从于各种外在压力 | 第27页 |
三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 第27-28页 |
(一)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 第27-28页 |
(二) 会计行业的不良道德环境的影响 | 第28页 |
四 会计诚信及公共伦理教育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 | 第28-29页 |
(一) 高校教育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 第28页 |
(二) 诚信道德教育形式轻实践重理论 | 第28-29页 |
五 会计失信行为的法律监督不到位 | 第29-31页 |
(一) 会计法律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差 | 第29页 |
(二) 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我国会计人员诚信缺失的公共伦理治理路径 | 第31-38页 |
一 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力推进公共伦理价值体系建设 | 第31-32页 |
(一) 丰富教学内容,将公共伦理理念贯穿于诚信教育教育课程中 | 第31页 |
(二) 融入新的内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诚信教育的与时俱进 | 第31-32页 |
(三) 教学方法多样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公共伦理价值的理解 | 第32页 |
二 有效利用会计继续教育,培养会计人员诚信道德品质 | 第32-33页 |
(一) 完善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 | 第32-33页 |
(二) 在继续教育中提升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 | 第33页 |
(三) 开展多样化的会计继续教育形式 | 第33页 |
三 拓宽教育对象范围,加强公共伦理诚信教育认知 | 第33-34页 |
(一) 在会计行业开展诚信教育 | 第33-34页 |
(二) 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诚信教育 | 第34页 |
(三)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教育 | 第34页 |
四 加强会计人员的公共伦理法律约束建设,完善会计法律法规 | 第34-35页 |
(一) 健全会计法律法规 | 第35页 |
(二)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 | 第35页 |
五 完善会计诚信监管系统和建立会计人员的信用档案 | 第35-38页 |
(一) 加快会计诚信监管系统建设 | 第35-36页 |
(二) 建立、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 第36页 |
(三) 制定会计人员的诚信考核制度 | 第36-37页 |
(四) 建立会计人员的信用档案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