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云南松论文

火对云南松种内分化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0-18页
    1.1 火对植物进化的影响第10-11页
    1.2 火对松属物种进化的影响第11-13页
    1.3 云南松种内分化第13-14页
    1.4 云南松与火关系的研究第14-16页
    1.5 论文选题依据第16-18页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1.5.2 研究内容第17页
        1.5.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17-18页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8-24页
    2.1 区域概况第18-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3页
        2.2.1 样地的选择及气象资料数据的获取第20页
        2.2.2 树皮调查第20-21页
        2.2.3 针叶和自然整枝调查第21页
        2.2.4 植冠种子库第21-22页
        2.2.5 球果及种子特性第22页
        2.2.6 种子热冲击效应第22-23页
        2.2.7 草丛状树苗期第23页
    2.3 数据处理第23-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46页
    3.1 样地气候特性分析第24-27页
    3.2 树皮特性第27-30页
        3.2.1 云南松三个变种树皮的厚度和结构第27-28页
        3.2.2 树皮厚度的比较第28-30页
            3.2.2.1 云南三个变种相对树皮厚度的比较第28-29页
            3.2.2.2 云南三个变种树皮的厚度与胸径的关系第29-30页
    3.3 针叶和自然整枝调查第30-32页
        3.3.1 不同类型云南松林针叶长度及中部直径的比较第30-31页
        3.3.2 枝下高调查第31-32页
    3.4 植冠种子库宿存程度的差异第32-34页
        3.4.1 云南松三个变种,宿存球果延迟开放度的差异第32-33页
        3.4.2 云南松三个变种无球果株数的差异第33页
        3.4.3 云南松三个变种开放球果百分比第33-34页
    3.5 球果和种子特性第34-37页
        3.5.1 不同变种类型球果的生物学性状第34-36页
        3.5.2 种子特性第36-37页
            3.5.2.1 不同种云南松种子千粒重比较第36页
            3.5.2.2 不同种云南松种子种翅性状第36-37页
    3.6 种子热冲击效应第37-39页
        3.6.1 萌发前高温处理对云南松三个变种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第37-38页
        3.6.2 萌发前高温处理对云南松三个变种种子萌发率萌发率的热冲击效应指数第38-39页
    3.7 草丛状树苗期第39-41页
        3.7.1. 云南松三个变种的幼苗生长状况比较第39-40页
        3.7.2. 云南松三个变种幼苗生物量及根冠比第40-41页
    3.8 火适应性状间的关系探讨及聚类分析第41-46页
4 讨论与结论第46-54页
    4.1 讨论第46-52页
        4.1.1 云南松三个变种与火有关的主要性状之间的比较第46-48页
        4.1.2 云南松三个变种内部主要火适应性状之间的权衡关系及其适应策略。第48-50页
        4.1.3 火对云南松种内分化的影响第50-52页
    4.2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58-59页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功能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云南松火后自然更新的研究